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说道:“师父啊!您这说得太好了!那要是这时候的人还短气、只能坐着呢?又是咋回事儿啊?”
张仲景仙师摸了摸下巴上的白胡子说道:“要是这时候的人啊,还短气、只能坐着呢?那就说明他这发汗啊,还是没发彻底!你想啊,这阳气被郁住了、不流通了,它肯定得闹腾啊、捣乱啊。这一闹腾、一捣乱啊,人的气息就会受到影响、变得不顺畅了。所以啊,这人就会感觉气短、只能坐着才行。”
“这时候啊,咱们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要不然啊,这人就得一直这么难受下去了!当然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啊,也得找到根源才行。就像是咱们有时候遇到问题了啊,得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一样。”
“那要怎么找到根源呢?很简单啊!咱们就看看这人的脉象就行了!要是脉象涩啊,那就说明这人的气血流通不畅啊、阳气被郁住了!这时候啊,咱们就得赶紧想办法疏通气血、发散阳气才行了!”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说道:“对对对!师父啊!您说得太对了!那要怎么疏通气血、发散阳气呢?”
张仲景仙师笑了笑说道:“这疏通气血、发散阳气啊,方法可多了去了!就像是咱们平时锻炼身体一样,可以跑步、可以游泳、可以打篮球……只要能让身体动起来、气血流通起来就行了!当然了,这还得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才行。”
“除了运动啊,咱们还可以用一些药物来帮忙。就像是咱们平时感冒了、发烧了,可以用一些解表的药物来发汗一样。这些药物啊,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助手一样,可以帮咱们把阳气发散出去、把病邪赶跑!”
小弟子,一脸认真地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求知若渴的大眼睛,问出了一个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充满智慧的问题:“仙师啊,弟子有个事儿特好奇,就是那脉浮紧的家伙,咱们得怎么收拾他们呢?”嘿,这话说得,好像脉浮紧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似的。
张仲景仙师一听,嘴角微微上扬,心里估摸着这小家伙肯定是又偷看了几本古籍,开始琢磨起这些深奥的医理了。于是,仙师不紧不慢地捋了捋长髯,悠悠地说:“哦,你问这脉浮紧啊,那可是有讲究的。脉浮紧呢,就好比是身体表面被寒气给紧紧抱住了,这时候啊,咱们得想办法让它出汗,把这寒气给逼出去,身体自然就舒坦了。这就好比冬天你穿多了衣服,热得不行,得脱两件透透气,一个道理嘛。”
小主,
小弟子一听,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不完全明白,于是继续追问:“那要是这家伙不光脉浮紧,还身重心悸呢?咱们还能简单粗暴地发汗吗?”
仙师摇了摇头,笑得那叫一个慈祥又带着几分狡黠:“哈哈,你这小家伙,还简单粗暴呢!要是遇上身重心悸的,那咱们可不能随便发汗哦。这时候啊,得等身体自己慢慢恢复,自己出汗才好。为啥呢?因为这背后的原因啊,就像是家里粮仓空虚了,你得先填满粮仓,身体才有力气去排汗驱邪嘛。”
“尺中脉微啊,这就好比是身体内部的能量指示灯闪红了,告诉你:嘿,哥们儿,里头虚了,悠着点儿!这时候你要是强行发汗,那就好比是逼着一个饿了一天的人去跑马拉松,不出事儿才怪呢!所以啊,咱们得先调养内里,让身体实起来,津液调和了,自然就能水到渠成,自己出汗,病也就好了。”
说到这里,仙师突然话锋一转,开始逗起了小弟子:“所以啊,学医啊,可不能光看书上的条条框框,得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不然啊,哪天你真遇上脉浮紧又身重心悸的病人,要是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汗再说’,嘿,那可就热闹了,人家病没好,你得先被人家的家属给‘收拾’了!”
张仲景仙师继续讲解:“脉浮紧啊,在中医看来,那可是外感风寒的典型表现。想象一下,冬天你出门没穿够衣服,结果被冷风吹得直哆嗦,这时候你的脉象就可能变得浮紧。浮呢,就是说这脉象在皮肤表层就能摸到,紧呢,就是摸起来感觉紧绷绷的,像根拉紧的弦。
这时候啊,中医的治法呢,就是发汗解表。但发汗也得讲究方法,不能乱来。要是身体内部已经虚了,你还强行发汗,那就等于是在给身体雪上加霜了。所以啊,咱们得先判断清楚病人的身体状况,才能对症下药。
为啥说尺中脉微就不能随便发汗呢?尺中脉啊,在中医里代表的是肾的功能。肾呢,又是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代谢。要是尺中脉微了,那就说明肾功能有点儿弱,身体里的水液代谢可能就不那么顺畅了。这时候你要是强行发汗,那身体里的水液就更不够用了,病情自然就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