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闻孙少平要回去的命令,皆是一愣,脸上写满了不甘。
一名年轻的队员忍不住出声:“大队长,咱们都走到这儿了,就这么放弃?说不定再往前走走就能找到浅滩了。”
其他队员也纷纷附和,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期待,半途而废实在不是一支侦察部队的风格。
孙少平看着队员们,神色凝重,缓缓开口解释道:“我知道大家不甘心,我又何尝不是?但我们不能只想着找到浅滩,更要考虑大军过江后的作战。
我军作战全靠后勤通畅,咱们一路走来,你们也看到了,这路崎岖难行,刚才仅仅走了几十里,就这般艰难。
要是真找到了浅滩,大军过江后,后勤物资如何运送?没有粮草、兵器的补给,就算过了江,又能坚持多久?我们肩负的是整个大军的命运,不能意气用事。”
队员们听了孙少平的话,皆陷入了沉默。他们心中明白孙少平所言极是,可心中的失落仍难以消散。
许久,侦察中队长打破沉默:“大队长,您考虑得长远,是我们想得简单了。既然如此,那咱们先回营地,再从长计议。”
孙少平点了点头,下令队伍返程。
归途中,大家脚步沉重,气氛压抑。
回到营地后,孙少平再次召集众人开会。“此次探寻虽未成功,但让我们清楚意识到后勤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既能过江,又能保障后勤的路。”
一名参谋站起身来,建议道:“要不我们试着打造一批简易船只,从下游水流稍缓处强行渡江?就算渡船被吐蕃人破坏,我们也能重新造。”
孙少平沉思片刻,说:“这倒是个办法,但吐蕃人肯定也会在下游设防,强行渡江必然会有伤亡。我们还需谨慎谋划。”
这时,另一位将领提出:“我们一边准备造船渡江,一边继续派人寻找其他渡江路径,双管齐下,或许能增加胜算。”
孙少平眼睛一亮,拍案道:“好!就这么办。造船的事立刻着手,多找些当地的工匠帮忙,加快进度。
同时,再组建几支侦察小队,从不同方向探寻渡江路线,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可行之法。”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紧锣密鼓筹备之时,营帐外传来一阵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