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熙也怕麾下,重臣的张纮与徐晃不和,知道了老师的想法,袁熙心中松了口气,将相不和可是兵家大忌。
只要袁熙和徐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相信徐晃,会识大体的。
所以,袁熙单独找了徐晃谈话,就是为了打消疑虑,让他安心留守。
还好徐晃明事理,在袁熙的安抚下,他同意了留守虎牢,防备徐荣。
。。。。。
为了对付袁绍,公孙瓒不得不,暂时放下对刘虞,以消除后顾之忧。
而刘虞则乐见其成,所以在公孙瓒示弱后,刘虞赶紧借坡下驴,并赠予可公孙瓒,大量的粮草器械,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勉强维持这份和平。
就这样,幽州的公孙瓒和刘虞,在袁绍的威逼下,暂时达成了和解。
当然,这也只是刘虞的一厢情愿,公孙瓒只是腾不出手,等解决了袁绍后,他第一个就要拿下刘虞。
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同,特别是对待外族,公孙瓒主战,而刘虞主和,这样使得他们,很难谈的下去。
如果,南边没有袁绍的话,公孙瓒和刘虞,早就火拼起来了,从另一方面来说,袁绍也算是间接救了刘虞。
与刘虞暂时达成和解后,公孙瓒一边修养,一边开始整军备战,而且洛阳之战,牵制可袁绍一部分精力。
所以,公孙瓒派大将田豫,率领精兵一万,从易县出发进驻河间。
而屯兵清河的张郃,第一时间觉察了异常,他一方面上报邺城,一边紧急开始,修建防御工事,并派出斥候。
~~~
191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大事,因为政治因素,而被隐于尘埃。
若历史上袁家赢了,这一年将被大书特书,可是曹操击败了袁绍,所以,这一年的历史,被刻意淡化了。
不过这没什么,胜利者有权,审判失败者,并阐述他们的正义。
如果,袁熙最终赢了,他也会审判曹操,这是很正常的操作,没什么可抱怨的,强者不需要被同情。
。。。。。
191年,牛辅行军大营。
这一天,徐荣再次求见了牛辅。
“卫将军,袁熙正帅军驰援洛阳,我料其虎牢关兵少,将军不妨派兵,奇袭虎牢关,以成瓮中捉鳖之局。”徐荣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方案。
上一次,徐荣建议牛辅,绕过洛阳在东边铸长围,以逸待劳狙击援军。
但牛辅否决了,他的这一计策,所以,徐荣只得退而求其次了。
“道覆,我知你此策若成,必然可全歼敌人,但势必引起袁绍大怒,当亲帅大军会战洛阳,那不是我承担的起的。”牛辅从政治层面分析道。
徐荣轻叹一声,随即说道,“卫将军,奇袭之策,不用将军本人亲去,这次我可带本部人马,夜袭虎牢关。”
牛辅眉头一皱,但也不好太过,拒绝徐荣的请求,毕竟,徐荣也是他的支持者,“道覆,请容我三思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