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背离孙权的疑虑,挥之不去,似萦绕在耳边紧迫的钟声。
孙权凝望着大殿另一端的壁画,眼中划过风暴般的纷乱。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来自内里的力量,逼退那股袭来的寒意。
“此事不可迟疑,须冷静应对。”孙权终于开口,语调不容置疑。
他的声音沉稳,似乎已然做出了某种决定。
殿内的空气陡然紧绷,孙权站起身来,他的衣袂猎猎作响,威严如山。
他的决策标志着江东未来的走向,却又将何去何从,众人尚无从得知。
就在此刻,他忽而大步走到周瑜面前,目光陡然收紧,直逼周瑜。
“周公瑾,我需要你的忠诚和智慧,如同赤壁时所展现的一般。”孙权的语气中,隐含着某种挑战性的暗示。
周瑜微微一怔,旋即回以一笑,未置可否。
殿内肃穆的空气,凝聚着悬念,而孙权的目光如利刃,横在言辞的沉寂中,等待着下一步举动。
鲁肃敏锐地捕捉到周瑜方才那一瞬间的动摇。
他太了解这位挚友了,那深藏于平静面容下的野心与抱负,绝非江东一隅之地可以满足。
退朝后,鲁肃快步追上周瑜,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将他拽到一处僻静的角落。
“公瑾,你方才可是动摇了?”鲁肃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周瑜,仿佛要看穿他的内心。
周瑜微微一怔,随即苦笑一声,没有否认:“子敬,你果然瞒不过你。曹操此举,确实让我有些心动。你想想,吴王之位,割据一方,成就一番霸业,岂不快哉?”
鲁肃闻言,脸色骤变。
他松开周瑜的胳膊,后退一步,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他:“公瑾,你糊涂啊!曹操奸诈之名,天下皆知,他此刻的册封,不过是缓兵之计,离间之策罢了!你难道真的要为了一个虚名,背弃主公,置江东百姓于水火之中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鲁肃的声音越来越大,带着一丝痛心疾首。
他深知周瑜的才华,也明白他的野心,但他更清楚,周瑜是江东的擎天之柱,一旦他倒下,江东必将分崩离析。
周瑜沉默了,他看着鲁肃那张焦急的面容,心中也涌起一丝愧疚。
他当然知道曹操的奸诈,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心中的那股渴望,却始终无法压抑。
“子敬,我……”周瑜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鲁肃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抓住周瑜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公瑾,我知道你心怀大志,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曹操背信弃义,屠城杀俘,视百姓如草芥,你难道要与他为伍吗?主公待你不薄,江东百姓仰仗于你,你怎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鲁肃的声音充满了恳切,他的手心微微出汗,紧紧地握着周瑜的手,生怕他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周瑜感受到鲁肃手心的温度,心中一阵温暖。
他看着鲁肃那双充满期望的眼睛,终于长叹一声,说道:“子敬,你说的对,是我糊涂了。”
鲁肃闻言,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他拍了拍周瑜的肩膀,欣慰地说道:“你能明白就好。公瑾,你要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以江东大局为重,切莫中了曹操的奸计。”
一阵寒风吹过,周瑜感到一丝凉意。
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乌云密布,遮蔽了星光,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他心中忽然涌起一股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