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寻踪

老清洁工提着扫帚站在剧院门口,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他抬头看了眼林叙,浑浊的眼球动了动,突然转身往后台走,木拖鞋敲在水泥地上“嗒嗒”响。

“您认识江怀舟导演吗?”林叙追上去时,扫帚柄“咚”地横在他胸口。

老头喉咙里滚出痰音,手指着观众席第六排:“要问死人话,子时坐那儿看。”

次日上午十点,林叙按着老报纸上的地址找到愚园路213号。江怀舟晚年隐居的小洋楼早被野藤吞噬,雕花铁门歪斜着,门锁锈成一块红疙瘩。他从生锈的邮箱缝里摸出半截信封,邮戳日期是1957年——江怀舟去世前三天寄出的。

二楼书房的书桌抽屉卡死了。林叙用螺丝刀撬开时,木屑簌簌落下,露出底下藏着的檀木盒。盒里塞满泛黄的信纸,全是以“阿阮”开头的书信,字迹越往后越癫狂。最新那封只写了一半:“昨夜又见你穿月白旗袍立在幕布前,梳头的手在滴血……”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林叙突然觉得后颈发凉,那截露在信封外的信纸正在他指间微微颤动,像被风吹动的蛛丝。

回到剧院已近黄昏。

林叙抱着檀木盒往放映室走,经过化妆间时突然绊了一跤。腐朽的地板裂开个窟窿,半截月白色衣料卡在缝隙里。他拽出那件旗袍时,霉味里裹着股铁锈气——衣襟上有片褐色的污渍,边缘发硬,像是反复浸透又晾干的血。

放映机转动的声音突然在空荡的剧院炸响。

林叙冲进放映室时,胶卷正在自动播放。梳头女人的背影占满整个荧幕,这次能清晰看见她发间插着翡翠簪子。当梳子卡在打结处,她突然攥紧梳柄,指节泛白到近乎透明。

“别回头……”林叙下意识后退半步。

女人还是转过脸来。残损的胶片让她的面容扭曲成波浪纹,但这次林叙看清了她脖子上的掐痕——五道青紫色指印从耳后蔓到锁骨。

荧幕骤暗。

胶片盒“咔嗒”弹开,一卷贴着“终”字的胶卷滚到林叙脚边。他弯腰去捡时,余光瞥见幕布在动。不是被风吹动,而是像有人从背面轻轻抚摸。

深夜十一点,林叙把新发现的胶片夹进机器。

画面是片场后台。穿长衫的江怀舟背对镜头站着,梳妆镜里映出他的脸——和林叙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眉眼。阿阮背对镜头坐在镜前,旗袍领口松了两颗盘扣,雪白后颈上浮着淡红指痕。

“最后一场火戏必须实拍。”江怀舟的侧影在镜中晃动,“你知道这对中国电影意味着什么。”

阿阮突然抓起梳子砸向镜子。玻璃炸裂声里,画面剧烈晃动,镜中江怀舟的面孔碎成十几块,每块碎片都在诡异地微笑。

林叙猛地按下暂停键,冷汗顺着下巴滴在操作台上。画面定格在镜面迸裂的瞬间,那些碎片中的江怀舟……全在盯着荧幕外的他。

档案室突然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

林叙抄起消防斧冲上二楼,月光从气窗漏进来,照亮满地散落的剧照。阿阮穿着不同旗袍的剧照像纸钱铺了满地,每张照片的嘴角都被烧出焦洞。

最底下压着张双人合照。江怀舟搂着阿阮的肩,背后是永光剧院完好的鎏金招牌。林叙翻过照片,背面用红墨水写着:“最后一镜,她真的死了。”

夜风掀起窗帘,有什么东西“叮”地滚到脚边。林叙捡起那枚翡翠簪子时,耳边突然响起女人的轻笑。

观众席第六排不知何时坐了个人影。月白色旗袍在黑暗里泛着幽光,梳子刮过头皮的“沙沙”声像指甲在挠铁皮。

林叙攥紧簪子要下楼,身后突然传来胶卷转动声。

荧幕亮起的白光里,梳头女人缓缓抬手,指尖穿透幕布,一滴暗红液体悬在虚空。

老清洁工提着扫帚站在剧院门口,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他抬头看了眼林叙,浑浊的眼球动了动,突然转身往后台走,木拖鞋敲在水泥地上“嗒嗒”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