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回京

看着尉迟玉卿手中的万民伞,个个喜笑颜开。

没想到,渝州百姓会在临别之时,给他们这么大的惊喜。

在大闫,官员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表示挽留的最好方式就是送“万民伞”。

其意思是说这个即将离任的官员,像把巨伞一样佑护着这一方的老百姓,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这可不是普通的一把伞,而是巨大的政治资本。

"诸位”姬天麟含笑环视众人,举起手中酒杯,眉宇间尽是满意:“这段时日诸位夙兴夜寐,实在辛苦了。如今渝州赈灾诸事已毕,我等共饮一杯。"

“谢殿下!”

洛子商等人纷纷站起身来,一饮而尽。

冯耀不禁以袖拭泪,颤声道:"殿下所言极是。此番历时近三月,幸赖陛下洪福,同僚戮力,终将渝州灾殁之数压至百年最低。”

“老臣...老臣总算不负圣恩,无愧黎民啊!"

"哈哈哈!"姬天麟朗声大笑,轻拍冯耀肩头:"冯公,正当把酒庆功之时,怎的倒作起儿女之态来了?"

冯耀破涕为笑,连连摆手:"老朽这是...这是喜极而泣,喜极而泣啊!"

这时,姬天麟从怀中取出一本明黄奏折,郑重地递到冯曜手中。

"冯公,这奏表之事,还得劳烦您执笔了。"

冯曜会意,也不多言,当即研墨铺纸,提笔蘸墨,开始书写。

与其说是奏表,倒不如说是一份详尽的请功名录。

名单极长,几乎囊括了所有参与赈灾的官员,但其中笔墨最重的,却是洛子商。

没办法,他实在太耀眼了。

献木炭之计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察凤昌之乱而防患于未然,坐镇盐泉与世家门阀周旋,更以盐泉商会之力,平抑煤价,稳住了渝州动荡的民生。

若无他,此次赈灾绝不会如此顺利。

冯曜笔走龙蛇,将洛子商的功绩一一罗列,洋洋洒洒写满数页。

就连一旁的谢断玉,此刻也不由得侧目,望向那位立于厅中身姿修长,面容俊美如玉的少年。

谢断玉心中暗叹,谁能想到,渝州这场赈灾背后,竟处处是此人的手笔?

只可惜……他终究只是个太监。

在大闫朝,太监不过是天家的奴仆,难有作为。

翌日,天光微熹,钦差仪仗已列队整肃,旌旗猎猎,在晨风中翻卷如云。

渝州城门处,百姓扶老携幼,自发聚集,乌泱泱的人群沿着官道两侧跪伏相送。

有白发老妪颤巍巍捧着新蒸的馍馍,更有壮年汉子红着眼眶,重重叩首于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