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民间新况:解融合之阻

愤怒的眼中疑虑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希望。

接着,人群中传来一个粗哑的声音,打破了这脆弱的休战局面。

一个魁梧的马贩子涨红着脸,怒气冲冲地走上前来。

“说得好听,陛下,”他讥讽道,“但物价飞涨怎么办?您那美妙的‘文化交流’能让我们有饭吃吗?”他疯狂地比划着,声音中充满了嘲讽。

“还是只会让那些有钱人的腰包更鼓?”人群再次骚动起来,马贩子的话重新点燃了他们的焦虑。

陶毅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己的 frustration(此处原文可能有误,推测为“frustration”,意为“沮丧、挫败感”)。

他摆出事实、数据,举例说明文化交流如何促进贸易、稳定物价。

他描绘了一幅繁荣未来的图景,一个建立在合作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未来。

他的话语尖锐而精准,戳穿了马贩子的虚张声势。

马贩子的嚣张气焰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勉强的尊重。

他环顾四周,此时人群安静了下来,他们的脸上也流露出与他一样的不确定。

他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气氛有了变化,紧张感稍有缓解。

“那要是,”马贩子终于咕哝道,声音几乎听不见,“您错了呢?”

陶毅笑了,那是一个真诚的、直达眼底的笑容。

他举起一只手,让人群中开始泛起的低语声安静下来。

“那么,”他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坚定,“我邀请你们亲自去见证……” “那么,”他说道,声音中透着坚定,“我邀请你们亲眼去看看……”

这些话在潮湿的夜空中回荡,在萦绕不去的疑虑背景下,宛如一个闪烁的承诺。

陶毅朝着村子边缘做了个手势,在过去的几周里,那里已经搭起了一小片几乎摇摇欲坠的帐篷和摊位。

这不算什么,和他在京城设想的盛大展览相去甚远,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这是切实的证据,是文化和谐潜力的鲜活见证。

人群仍然犹豫不决,但还是跟着他去了。

泥浆吸住了他们的靴子,风似乎在低声发出警告,但临时展览区闪烁的灯光像火焰吸引飞蛾一样把他们吸引了过去。

当他们走近时,微风中飘来了陌生的音乐声——一种陶毅叫不出名字的弦乐器奏出的悠扬旋律,与在他胸腔深处回荡的有节奏的鼓声交织在一起。

异国香料的气味与熟悉的烤肉香味混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令人陶醉的浓烈香气。

帐篷里,一幅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画卷展开了。

一位汉族书法家的毛笔在羊皮纸上舞动,展示着他的书法技艺,旁边是一位蒙古族工匠,正精心地在骨头上雕刻着复杂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