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清晨,薄雾缭绕,钟声悠扬。赵佶身着僧袍,手持佛珠,缓步走在山间小径上。他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层层云雾,看到了远方的汴京城。曾经的帝王,如今已是佛门弟子,但他的心中,依然牵挂着那片破碎的山河。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一名小沙弥慌慌张张地跑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师叔,不好了!山下有大批蒙古铁骑正在逼近,方丈请您速回寺中商议对策!”
赵佶眉头一皱,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迅速跟随小沙弥返回寺中,只见方丈正与几位长老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
“蒙古铁骑来势汹汹,五台山恐难幸免。”方丈沉声说道,“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赵佶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蒙古铁骑虽强,但五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若能利用地形,布下埋伏,或许能抵挡一时。”
方丈点头赞同:“赵师叔所言极是。但蒙古铁骑人数众多,我们需得联合武林同道,方能有一线生机。”
为了应对蒙古铁骑的威胁,五台山决定召开武林大会,邀请各路英雄豪杰共商大计。消息一出,江湖震动,各路高手纷纷赶往五台山。
武林大会当日,五台山寺前广场上人头攒动,各路英雄齐聚一堂。赵佶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帝王,如今却要与这些江湖豪杰并肩作战。
“诸位英雄,蒙古铁骑已逼近五台山,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共商抗敌之策。”赵佶朗声说道。
台下众人纷纷响应,表示愿意共同抗敌。就在这时,一名蒙面女子突然跃上高台,手中握着一卷古旧的卷轴。
“赵佶,你可认得此物?”蒙面女子冷冷问道。
赵佶定睛一看,心中一震。那卷轴正是失传已久的《推背图》残卷!他强压心中的震惊,沉声问道:“姑娘,此物从何而来?”
蒙面女子冷笑一声:“此物乃是我从金国密探手中夺来。赵佶,你可知这《推背图》中藏着什么秘密?”
赵佶心中一凛,意识到这《推背图》中或许藏着关乎大宋存亡的重大秘密。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姑娘,此事关系重大,还请详谈。”
蒙面女子揭下面纱,露出一张清丽的面容。她正是二十年前深宫血案的幸存者——柔福帝姬。当年,她亲眼目睹了赵佶赐死高俅的一幕,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赵佶,你可还记得当年摩诃池畔的血案?”柔福帝姬冷冷问道。
赵佶心中一痛,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再次浮现在眼前。他缓缓点头:“当年之事,是我之过。柔福,你今日前来,究竟有何目的?”
柔福帝姬眼中闪过一丝恨意:“我要你为当年的血案付出代价!但在此之前,你必须帮我解开《推背图》中的秘密。”
赵佶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好,我答应你。但眼下蒙古铁骑逼近,我们必须先解决眼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