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听到张辰宏的发言后,内心深处大喊不要脸,我跟你讨论官员的安排,你跟我拔高度上国策是吧,看我弄不死你,于是便极为严肃地看向天运帝说道:
“父皇,儿臣不是怀疑宁大人的能力,只是儿臣觉得,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官位上待得太久,就会产生固化,如果今年依旧是宁大人做这执事官,那么这连续两届六年积攒下来的士子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二哥你这就不对了,虽说有执事官的存在,但父皇才是考官,而且官员的任免在吏部,他们要铭记的不是礼部,是父皇和吏部的侍郎尚书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刚才说什么?一个人在同样的位置待得太久会产生固化,这个观点我不反对,也很赞成,但你要分清楚是什么样的官职,如果说是地方大员封疆大吏,确实要让他们流动起来,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待太久。”
“但宁大人是谁,是跟你外公一样,内阁成员,户部尚书这个职位流动起来的后果你也见到了,三十年的时间里依旧被地方的富商们玩弄于手掌之中,如今你还想着让其他部门的官员流动,你难道想让研究文学的儒生去兵部带兵打仗么?大哥,你来告诉二哥,将不识兵,兵不识将会有什么后果。”
“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
“你……老三,你这是在强词夺理,我没那个意思。”
“够了,不要吵了。”
眼看就要吵起来,天运帝及时制止,然后说道:
“老二和老三说的都有道理,但晋王说的一句话很对,天下大定,求稳不求变。本届恩科大典的读卷官就定孙博恒,执事官依旧是宁爱卿担任。”
“臣,遵旨!”
“臣,遵旨!”
宁永荣与孙博恒同时站出来谢恩。
“执事官下辖八位副职,宁爱卿,既然你是本届恩科的执事官,那这八个官职你可有何建议。”
“回陛下,微臣刚刚领了差事,虽说已经在脑海中有几位较为合适的官员,但兹事体大,还需与吏部的官员们进行推敲商讨。”
“既如此,你们内阁草拟出名单后,再交给司礼监。”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