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赤灯记:鬼灯笼传奇(上卷)

赣南赤灯记:鬼灯笼传奇

楔子

赣南群山如黛,层峦叠嶂,苍松翠柏遮天蔽日,溪流潺潺穿谷而过。山间村落星罗棋布,依坡而建,青砖黛瓦映着丹霞赤壁,透着几分古朴神秘。此地民风醇厚,多信天地灵气、草木有魂,世代流传着诸多与本草相关的民俗异事。万历年间,这片灵秀之地突遭奇厄,孩童夜啼不止,乡邻惶惶不安,却不知一株生于林下溪畔的野果,正以赤萼为灯,照亮驱邪救童之路。它红萼垂挂如灯笼,色赤如血,因能镇宅安神,被村民唤作“鬼灯笼”,在岁月中书写了一段“草木通灵、医俗相融”的传奇,见证着民间实践与传统医学的深厚渊源。

上卷

第一部分 山乡异症:夜啼惊魂扰赣南

万历二十三年,赣州府下辖的石城县突然爆发一场诡异的“夜啼症”。起初只是城郊溪畔村的几个孩童,每到入夜便啼哭不休,哭声凄厉,撕心裂肺,任家长如何哄劝都无济于事。更令人心惊的是,这些孩童白日里萎靡不振,面白如纸,眼窝发青,食欲不振,有的还伴有盗汗、惊悸之状,仿佛被什么邪祟缠上一般。

溪畔村的李大娘,孙子阿宝来年便要启蒙,原本活泼好动,如今却成了夜啼的重患。每到一更天,阿宝便准时哭闹,双手紧紧攥着被褥,眼神涣散,嘴里含糊喊着“怕、怕”,浑身冷汗涔涔。李大娘试过给孩子戴护身符、烧纸钱祈福,甚至请了村里的神婆跳大神,却都无济于事。短短几日,阿宝便瘦得脱了形,面色苍白如纸,气息也渐渐微弱,李大娘急得头发都白了大半,整日以泪洗面。

这怪症如瘟疫般蔓延,不出半月,周边数个村落都出现了类似情况。有的孩童夜啼时还会手脚抽搐,有的则梦中呓语,说看到黑影缠身。村民们人心惶惶,纷纷传言是山中邪祟作祟,趁夜出来惊扰孩童。各村的郎中也束手无策,他们把脉问诊,发现孩童脉象多浮细而数,舌苔薄白,是心神不宁、气血不足之象,却查不出致病根源。

石城县的老中医周鹤年,行医四十余载,擅长儿科杂症,听闻此事后,专程走遍患病村落。他仔细观察孩童症状,记录脉象舌苔,又询问家长孩童白日行径,发现患病孩童多有在山间溪边玩耍、接触过不明草木或虫豸的经历。周鹤年推测:“赣南山区多湿热,林下溪畔易生瘴气,孩童脏腑娇嫩,心神未宁,若感邪毒之气,或受惊吓,便会心神失守,入夜则啼。”他开出安神定惊、益气养血的方剂,用酸枣仁、远志、当归等配伍,可服用后效果甚微,孩童夜啼依旧,只是症状稍有缓解。

周鹤年心中焦灼不已,他翻阅历代儿科医籍,只见“夜啼有三:一曰寒,二曰热,三曰惊”的记载,却无对应此等群体性夜啼的良方。眼看着孩童们日渐憔悴,家长们哭天抢地,周鹤年不禁仰天长叹:“赣南草木万千,难道就无一味能镇惊安神、驱散邪毒的本草,救这些孩童于水火?”

第二部分 赤萼初现:道士观象得灵株

溪畔村的村民们走投无路,只得联名请来了赣州府有名的清虚道长。清虚道长修道多年,精通阴阳五行,擅长驱邪镇宅,更兼通本草之学。他来到村里后,并未急于做法,而是先走访患病孩童家中,观察宅舍环境,又独自一人深入山间,探查地气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