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自由点兑换出来的技术只是知识,不是已经改造好了的藻类。
而剩下的超微细孔筛和多层玻璃人工植物体,赵小侯选择了超微细孔筛。
之所以选择超微细孔筛,是因为多层玻璃人工植物体技术,赵小侯寻思了一下,发现全球范围内的仪器无法支撑这项技术的研发。
因为这多层玻璃人工植物体技术需要一种特殊的玻璃,这种特殊的玻璃能够让空气自由流动。
当然,赵小侯兑换的碳水化合物人工合成技术里也有这种特殊玻璃的制造工艺。
但其成本太高了!
想一想就知道问题所在了,想要让一层玻璃上密布无数仅仅只供给二氧化碳分子进入的孔洞,但又不能影响到玻璃的坚韧性,甚至于要让玻璃的坚韧性超过钢铁。
其难度比超微细孔筛的制作难度更高。
因而赵小侯还不如选择超微细孔筛的技术线路了,至少这玩意在工厂化阶段更容易大量生产。
在确定了超微细孔筛技术线路之后,赵小侯就让采购部去某个重工集团订购了一台小型单晶熔炼炉。
之前战斗机引擎项目那台大型单晶熔炼炉不是不能用,但赵小侯需要对单晶熔炼炉进行改造,而那台大型单晶熔炼炉,战斗机引擎项目自己是要用的。
被改造之后的单晶熔炼炉,肯定就不太适合战斗机引擎的研制了。
如果换成其他研究所什么的,想要订购一台小型单晶熔炼炉,光是审批手续都得好几层。
可赵小侯本来就是单晶熔炼炉的研发者,因而他的订单自然就排在了第一位。
甚至于可以说是截了别的研究所的胡。
只是那家研究所并不知道赵小侯截了他们的胡。
在等待各种仪器设备到货的空闲时间里,赵小侯给项目组成员开了一张书单,让他们尽可能在这个月内看完,有什么的不懂的可以和他共同探讨。
当然,共同探讨只是一句谦虚的话。
生物学达到500分的赵小侯,在这个世界上,基本上算得上是排行前几位的大佬了。
即便那两个研究员,在知识层面上比他都要差上很大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