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真货

自那次公园见面后,他几乎每周都要往苏明的超市跑两趟,每次都拎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从家里翻出来的小古董——有时候是个瓷片,有时候是个旧印章,偶尔还会带本泛黄的古籍。

“苏叔,您看这个瓷片,我爸说是宋代的,真的假的?”赵晓宇蹲在超市的柜台前,小心翼翼把瓷片放在桌上,眼里满是好奇。

苏明正给客人扫码结账,等客人走了,才凑过去看——瓷片上带着点青釉,胎质细腻,确实有点宋代青瓷的意思。

“看着像老的,但就这么个瓷片,也没法确定是不是宋代的。”苏明拿起瓷片,对着光瞅了瞅,“玩古董不能只看表面,得看胎、看釉、看工艺,还得懂点历史,不然很容易打眼。”

赵晓宇赶紧拿出小本子记下来,跟上课记笔记似的认真:“苏叔,那您给我讲讲怎么看胎质呗?”

苏明被他这股认真劲逗笑了,从柜台底下拿出个旧瓷碗——这是他以前淘来的仿品,特意留着当教学用的。

“你看这个碗,胎质粗糙,颜色发灰,就是现代仿品;要是老物件,胎质会更细腻,颜色也更自然,有的还会带着点火石红。”

赵晓宇凑过来仔细看,还伸手摸了摸,嘴里念叨着:“细腻、火石红……我记住了。”

从那以后,赵晓宇来得更勤了,有时候还会提前打电话,问苏明有没有空。苏明要是不忙,就会跟他多聊会儿,教他怎么辨别古董的真假;要是忙,赵晓宇就安安静静坐在旁边等,偶尔还会帮着理理货,一点不闹人。

有一次,赵晓宇带了本线装书过来,书页都发黄了,上面还写着不少毛笔字。“苏叔,这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您看是不是老书?”

苏明接过书,翻了几页,纸是宣纸,字迹也带着点民国时期的风格,扉页上还有个小小的印章。

“看着像是民国的书,值不了多少钱,但留着当念想挺好。”苏明把书递回去,“这种老书得好好保存,别受潮,也别总翻,不然容易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