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传承

苏明爽快地答应了:“行,我跟你们去,正好让李阳也跟着学学,多看看实物。”

李阳一听,高兴得不行,赶紧回家拿笔记本和相机,说要把看到的老家具都拍下来。

接下来的半个月,苏明带着李阳跟着文化馆的人跑遍了周边村子,见到了不少老家具——有清代的红木八仙桌,有民国的雕花衣柜,还有农村常见的榆木椅子。

每到一家,苏明都会仔细讲解家具的年代和工艺,李阳则在旁边拍照、记录,遇到村民有疑问,还能帮忙解答几句,让苏明很是欣慰。

有次在一个村子,一位老奶奶家里有个旧梳妆台,镜面都模糊了,但抽屉上的雕花还很清晰。老奶奶说:“这是我婆婆结婚时的嫁妆,现在我孙女要结婚了,想问问能不能修修再用。”

苏明看了看梳妆台的木质和雕花,说:“这是民国的梳妆台,木质是核桃木,很结实,找个木匠修修镜面和抽屉滑轨,还能用,比现在买的家具结实多了。”

老奶奶听了,高兴得不行:“太好了!我这就找木匠修,以后让孙女带着这个梳妆台结婚,也算传承了。”

普查结束后,文化馆把收集到的老物件资料整理成了一本画册,还特意给苏明和李阳各送了一本,画册上还印着两人跟老物件的合影。

李阳把画册宝贝得不行,每天都拿出来翻一翻,跟苏明说:“苏叔,您看咱们拍的这些老家具,以后大家看到画册,就知道咱们这儿有这么多老物件,多有意义啊!”

苏明点点头:“是啊,这些老物件都是咱们的文化根,得好好记录下来,不能让它们慢慢被忘了。”

晚上,苏明坐在院子里,翻看着文化馆送的画册,王彩儿走过来,递过一杯热茶:“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苏明笑着说:“你看这些老物件,每一件都有故事,能把它们记录下来,也算是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王彩儿靠在苏明身边,笑着说:“只要你觉得有意义,我就支持你。你看你现在,不仅帮街坊鉴宝,还为保护老物件出力,大家都夸你呢。”

苏明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踏实。

李阳跟着苏明学了大半年,鉴宝本事进步飞快,不仅能分清明清瓷器的基本特征,还能看出常见铜器的真假。

有天早上,他兴冲冲地跑到超市,手里拿着个刚收的民国粉彩瓷盘:“苏叔,您看这个!我昨天在旧货市场淘的,摊主说是民国的,我看釉色和画工都对,花了八百块,您帮我再把把关。”

苏明接过瓷盘,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盘面上,粉彩牡丹的颜色浓淡相宜,画工细腻不呆板,底足还有淡淡的包浆。

“是民国的,”他笑着点头,“而且是名家画的,八百块买得值,你现在眼光越来越准了。”

李阳一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真的?那我以后就能自己收点小物件了!”

苏明拍拍他的肩膀:“可以,但记住,收物件先看

苏明爽快地答应了:“行,我跟你们去,正好让李阳也跟着学学,多看看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