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工作室

“苏叔,我想把工作室开在镇上,就租文化馆旁边的小门面,”赵晓宇拿出一张草图,“里面分修复区、展示区,修复区放工具,展示区摆我们修复好的老物件,让大家看看修复前后的变化。”

苏明看着草图,心里满是期待:“好啊,叔帮你找门面,再跟街坊们说说,有需要修复的老物件,都可以拿来。”

接下来的一个月,苏明和赵晓宇、李阳一起忙着装修工作室。刷墙、铺地板、买工具,苏明每天都去帮忙,有时候忙到晚上十点多。

街坊们也来凑热闹,有的帮忙搬东西,有的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还有的老木匠来指导怎么装修复台。

看着工作室一点点成型,苏明心里暖暖的——这不仅仅是个修复老物件的地方,更是大家一起守护文化的“小家”。

八月初,“晓宇民间文物修复工作室”正式开业。开业那天,文化馆馆长、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还有不少街坊都来捧场。

马大爷特意把他的兔毫盏拿来,跟赵晓宇说:“晓宇,你帮我给这碗做个防尘盒,以后我就放心了。”赵晓宇接过碗,笑着说:“马大爷,您放心,我一定做好。”

开业仪式结束后,苏明站在工作室门口,看着赵晓宇和李阳忙着接待客人,心里满是欣慰。

他知道,以后会有更多老物件在这里重获新生,更多故事在这里继续流传。

而他,会一直守在超市,守着“老物件交流角”,守着这个充满人情味儿的小镇,做个踏实的鉴宝人,做个温暖的故事倾听者,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和温情,在岁月里生生不息。

工作室开业没俩月,就出了档大事。那天晚上快十点,苏明刚关了超市门,手机突然炸响,是赵晓宇打来的,声音都在抖:“苏叔!快!快来工作室!出事儿了!”

苏明心里一紧,抓起外套就往街上跑。夜里的风刮得人脸疼,他一路小跑,远远看见工作室的灯亮着,门口停着辆没挂牌的黑车,几个黑影正往车上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