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秦军攻城!

"这个时辰哪来的贵客?莫非......"郭开暗自思忖。

自秦灭燕韩后,他便料到战火将蔓延。

赵国与秦接壤,为保权位,他早向其余四国暗通款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惜始终杳无回音——其实他最属意秦国,毕竟秦军势如破竹,投奔他国终非上策。

更遑论先前与秦国有过合作,这条门路自然更稳妥些......

难道秦使到了?

吱呀——

郭开亲自开门迎客。

不待他开口,来客已从怀中取出一封帛书。

"有劳。

"郭开含笑接过,目光扫过帛书时笑意更浓,却又转瞬收敛。

"退下吧。

"他挥退管家,将来客引入内室。

"足下是太子门客?"郭开端坐主位,多年为相的威仪自然流露。

既决定投诚,亦不能自降身价。

"正是。

"

"帛书所言非虚?"

来客正色道:"太子特遣在下前来,岂敢妄言?太子常说,当年与相国合作虽是互惠,却始终感念这份情谊。

"

郭开捻须微笑:"殿下厚爱,郭某愧不敢当。

"

来客指向门外:"只要相国在 面前美言几句,这十箱珍宝便尽归相国所有。

"

郭开眼中精光一闪:"阁下可知李牧乃我国柱石之臣?"

他何尝不知嬴天衡要借他之手削李牧兵权?只是比起黄白之物,他更在意身家性命。

"相国说笑了。

"

"不,老夫的意思是——得加钱。

"

来人怔了怔,随即露出恭敬神色:"太子殿下特意交代,若相国大人能办成此事,待我大秦攻灭赵国之日,必保举大人入咸阳为官!"

郭开抚须而笑:"如此甚好。

烦请转告殿下,本相定当全力周旋。

届时另备厚礼相赠,方不负殿下知遇之恩。

"

"既如此,下官代殿下先行谢过相国!"

使者抱拳行礼,转眼便隐入夜色。

郭开望着院中堆积如山的珍宝,忽然嗤笑一声:"就凭你也配入我大秦朝堂?阎罗殿里倒缺个判官!"

他命心腹将财物尽数入库,连日来的忧惧一扫而空。

既有嬴天衡的承诺,就算赵国倾覆又何妨?当夜兴致高昂,连召数名美妾饮酒作乐。

五更鼓刚响,郭开已穿戴整齐直奔王宫。

待朝议散后,他单独求见赵王偃。

"臣有要事密奏!"

赵王偃懒洋洋地倚着凭几:"爱卿方才在朝堂为何不言?"

"此事关乎社稷存亡,臣恐引发朝野震动。

"郭开伏地叩首,"武安君李牧与廉颇恐已暗中降秦!"

"什么?!"赵王偃惊得撞翻了茶盏,"相国可知诬陷重臣是何罪名?"

"臣岂敢妄言。

"郭开从袖中取出竹简,"其一,漳水之战后,嬴天衡公然扬言在咸阳等候李牧。

此等反常之举,王上不觉得蹊跷?"

见赵王偃沉思不语,郭开趁势进言:"兵法云虚虚实实。

若这正是他们的苦肉计呢?日后李牧纵有通敌之举,我等反当他是忍辱负重。

"

他忽然重重叩首:"半月前李牧折损五百精骑却全身而退。

那嬴天衡素来狠辣,为何独独对他手下留情?臣恳请王上明察!"

“看来他们早有勾结!李牧早就是嬴天衡的人,否则怎敢如此嚣张地对抗秦军?他分明是料定嬴天衡不会对他下手!”

“这半个多月,李牧一直按兵不动,任由两军对峙。

再这样拖延下去,我们的粮草根本支撑不住。

一旦白起攻破齐国,秦军援兵杀到,赵国必败无疑!”

“李牧根本就是在拖延时间!”

“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

偃愣了愣,郭开的话听起来头头是道,难道李牧真已投靠秦国?

“不可能吧?当初秦军借道时,李牧可是极力反对的……”

“王上,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会怀疑他!王上难道忘了吕布?忘了燕国的覆灭?忘了秦国的不良人?”

“还有廉颇,王上不妨想想……”

霎时间, 偃浑身发冷,郭开的话让他越想越不对劲。

李牧过往的忠心耿耿,如今看来竟像是一场精心谋划的伪装!

“好你个李牧、廉颇!寡人如此信任你们,你们竟敢背叛赵国!”

偃越想越心惊,对郭开的话深信不疑。

转眼间,李牧和廉颇两位忠臣良将,竟成了心怀鬼胎的叛国之徒!

“寡人非杀了他们不可!”

偃怒火中烧,抓起手边的物件狠狠砸碎,可心中的愤怒与恐惧仍未消减。

“王上,眼下万万不可处死他们!”郭开连忙劝阻。

若真这么做,只怕愤怒的赵国民众明日就会将他撕碎。

“王上,李牧和廉颇在军中声望极高,若贸然处决,军中必生哗变,赵国上下更会群情激愤!”

偃更加暴怒:“果然早有预谋!寡人如今竟连叛徒都动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