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隋咏良

隋咏良,台院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给皇帝挑错、盯着百官不偷懒的岗位。

这职位挺有意思的,说大呢,手里没兵没权,不能直接断人生死。

说小吧,嘴皮子一动能让朝堂鸡飞狗跳,连皇帝都得掂量着听。

往根儿里说,这官就是杆秤,称得出当今天子到底是明主还是昏君。

怎么称?简单。

真要是皇帝犯了浑,想捂盖子堵言路,那就宰一只御史试试看。

史官冷笑一声,秉笔直书,管你之前多英明,“暴君”俩字一落纸,往后千百年都别想擦掉。

所以正经当御史的,没一个不是在刀尖上走钢丝。

可你看历史里,真把自己作死的御史却没几个。

因为他们都拎得清:什么时候该硬,什么时候得软;哪些错必须纠,哪些话得绕着说,心里特别清楚。

当然,御史也分三六九等。

有像魏徵那样的硬骨头,揣着“社稷为重”四个字,管你皇帝脸黑不黑,该说的话一句不落,硬是把唐太宗的脾气都磨软了。

也有南宋那些台谏官,脊梁骨早弯了,眼睛只盯着权贵的脸色,权贵让骂谁就骂谁,权贵想遮啥就遮啥,拿着监察的俸禄,干的却是帮凶的活儿。

隋咏良在朝堂上是独一份的“异类”。

满朝文武里,就他一个敢让圣人三番五次扔进大狱,可放出来后,依旧该怎么谏还怎么谏,半分不改那驴脾气。

他把给圣人“挑错补漏”当成了天经地义的本分,管得比自家后院还宽。

圣人多歇了半个时辰,他能绕着弯子劝“君勤则国兴”。

宫里多修了座赏景的亭子,他立马递折子说“民有饥寒,不当耗财于土木”。

哪处闹了旱灾,救济粮晚发了几个时辰,他能直挺挺跪在宫门前,从日出跪到日落,谁拉都不起来。

他就认准了这套:我罚自己的苦,总能让陛下明白哪里错了。

圣人是真被他烦得头大,这辈子没这么讨厌过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