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南北才俊

科举新制的诏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传遍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蛰居山林的隐逸名士,还是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无不为之振奋。新朝取士,革除前元弊病,重实务、开特科,这给了无数人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机遇。

接下来的数月,整个大明朝堂的核心工作都围绕着这件“抡才大典”展开。礼部在李善长、刘伯温的主持下,结合田娃(陈远)的建议,迅速拟定了详尽的《科举条格》,经朱元璋御览朱批后,快马发往各布政使司。

田娃作为新制的重要建言者,也被朱元璋委以重任,协理礼部处理科举前期筹备事宜,特别是对“策论”题目的拟定和“特科”标准的把握,多有倚重。这让他不得不频繁往来于工部、军器局与礼部之间,忙得脚不沾地。

这日,他正在礼部值房与几位郎中商讨“算学特科”的考核范围,老管家寻了过来,低声道:“伯爷,府上来了一位年轻人,自称是您的故人之后,从濠州而来,名叫张唯。这是他的名帖和……一封书信。”

“濠州?故人之后?”田娃微微一怔,接过名帖和那封已然泛黄的信。展开信纸,上面是歪歪扭扭却竭力写工整的字迹,落款是“张老栓”。田娃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张老栓是他和朱重八早期军中一个老实巴交的火头军,在一次敌军袭营时,曾冒死将他和当时还是个小军官的朱元璋从火海中拖出,自己却落下了残疾,后来解甲归田,再无音讯。

信中,张老栓言辞恳切,说自己命不久矣,唯一的牵挂就是这个儿子张唯,自幼喜读书,有些天分,听闻朝廷开科取士,便厚颜恳求田娃看在昔日情分上,对张唯稍加照拂,不求徇私,只求能给个机会,指点一二。

田娃沉默片刻,对管家道:“请他到偏厅等候,我处理完公务便回。”

傍晚回府,田娃在偏厅见到了这位名叫张唯的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年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虽然浆洗得干净,但肘部依稀可见细密的补丁。面容清瘦,眼神却清澈而坚定,见到田娃,立刻躬身行礼,执礼甚恭,却并无谄媚之态。

“晚辈张唯,拜见诚意伯。”

“不必多礼,坐吧。”田娃示意他坐下,仔细打量了一番,“你父亲……他身体可好?”

张唯眼神一黯,低声道:“家父已于去岁冬日……病故了。临终前,嘱我定要来京师,凭自己的本事搏个前程,并将此信交予伯爷,说伯爷是念旧情、明事理的人,不会让他失望。”

田娃心中喟叹,又是一段乱世留下的因果。他看着张唯,问道:“你读过哪些书?对此次科举,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