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超特意请照相馆的老师傅来到玻璃厂。老师傅背着专业的器材,一进车间就开始了工作。
这里的自然光不错,在这个角度拍一张。老师傅熟练地调整着相机,这位老师傅,请您继续刚才的动作,对,就是这样...
在王超手中显得笨拙的相机,到了老师傅手里就像听话的孩子。他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时而调整灯光,很快就捕捉到了许多精彩的瞬间。
这才叫拍照啊。小李看着老师傅专业的样子,小声对王超说。
王超苦笑着点头:看来我还是专心搞管理吧。
专业的就是不一样。老师傅不仅拍下了技术攻关小组工作的场景,还特意设计了几组集体照。他让工人们自然地围在设备前讨论,捕捉他们专注的神情;又安排老张头和雷师傅在现场指导年轻工人,记录下技术传承的珍贵时刻。
一周后,当王超再次来到照相馆时,老师傅递给他一叠清晰度极高的照片。每一张都生动地展现了工人们技术创新的风采:老张头专注指导时额头上的皱纹,雷师傅讲解原理时的手势,小李调试设备时认真的眼神...
这才配得上工人们的辛勤付出。王超由衷地说。
回到厂里,王超立即开始布置宣传栏。他把清晰的照片整齐排列,每张下面都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工人们下班时,纷纷被宣传栏吸引住了。
这张拍得真好,连我手上的工具都看得清清楚楚!
看我这个表情,当时正在想怎么解决那个技术难题呢。
老张头站在自己的照片前,久久凝视: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被拍得这么清楚。
马清波也来到宣传栏前,满意地说:这次的照片很有说服力。王副厂长,虽然你自己拍得不怎么样,但这个请专业人士的想法很好。
王超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晚上回到家,王超把照相机收好,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件事。这次拍照的经历让他认识到,在这个技术创新的时代,每个领域都需要专业人才。作为管理者,他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人才,给他们发挥的舞台。
这个认知,比拍出好照片更重要。
第一百八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