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的供销社果然规模不小,商品种类也丰富许多。王超在土特产柜台前驻足良久,发现这里的小包装荔枝干,看着就比新丰那些用麻袋装的香菇要精致,价格自然也高上一截。

“同志,想带点我们从化的特产回去?”售货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态度很热情。

王超指着包装精美的荔枝干问:“这种卖得怎么样?”

“好卖得很哩!”姑娘笑道,“特别是外地来的同志,都喜欢买这种小包的,方便携带,送人也有面子。”

王超心里记下了这一点,他又注意到货架上摆着的温泉蛋、温泉粉等产品,包装也都用了心思。

离开供销社,他在附近的街市上慢慢逛着。从化的街道比之前走过的县城都要干净整洁,路两旁是高大的榕树,投下片片浓荫。偶尔有穿着疗养院制服的人走过,看样子是从外地来休养的干部或劳模。

在一个街角,他看到几个农民摆着小摊,卖的是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虽然旺季已过,但这些桂味荔枝依然果大色红,看着就诱人。

“同志,尝尝?自家树上的,最后一批了,甜得很!”一个面容憨厚的老农热情地招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超买了一斤,剥开一颗,果肉晶莹剔,汁水丰沛,甜度确实很高。

“老伯,您这荔枝要是能烘干成荔枝干,是不是能多卖些钱?”王超一边吃一边闲聊似的问。

老农摇摇头,叹了口气:“哪有那个本事哟!都是等收购站来收,或者便宜点卖给加工厂,价钱人家说了算,咱也落不下几个。”

王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找了个树荫下的石凳坐下,慢慢吃着清甜的荔枝。温热的空气中始终飘着那股若有若无的硫磺味,远处疗养院的方向隐约传来人们的谈笑声,透着几分闲适。

这时,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在他旁边的石凳坐下,掏出烟盒递过来一支:“同志,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来出差?”

王超接过烟,道了声谢:“是啊,跟着单位过来学习考察。”

“我是疗养院后勤科的,姓何。”中年人自己点上烟,很健谈的样子,“我们从化地方小,也就这点温泉和荔枝还能拿得出手。”

两人便聊了起来。王超顺势问起荔枝干的销售和加工情况。

何科长吸了口烟,略压低了些声音:“跟你说实在的,咱们这儿最好的荔枝干,基本都供应出口或者特需了。市面上能买到的,品质都要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