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的冬日寒风凛冽,但北府军秘密营地中的锻造场却炉火熊熊,热浪逼人。空气中弥漫着焦炭、铁腥和汗水的味道。叮叮当当的锻打声此起彼伏,火星四溅。陈衍站在一座最大的熔炉旁,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一支沉重的三棱破甲弩箭。
这是从桓玄军缴获的最新装备。箭镞由精钢打造,呈凶悍的三棱锥形,带有放血槽,箭杆粗硬,尾部镶着铁羽以保证在强弩推动下的稳定性和穿透力。营地角落,几具缴获的桓玄军制式札甲被这种弩箭轻易洞穿,如同纸糊一般。强弩配合此箭,对北府军士卒,尤其是冲锋在前的精锐重甲士,构成了致命威胁。
“正面硬挡,再厚的甲片也扛不住这等力道和破甲尖锥。” 陈衍用指腹摩挲着冰冷的箭镞棱角,感受着它的锐利和坚固。他身旁堆放着几片不同厚度、不同淬火方式的试验甲片,上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凹坑或被洞穿的孔洞。
“将军,难道只能靠加厚甲片?那重量…” 负责军械的什长老魏忧心忡忡。加厚甲片意味着士兵负担成倍增加,机动性丧失,在战场上就是活靶子。
陈衍的目光没有停留在甲片厚度上,而是转向了营地一角。那里,几个孩童正在泥地上玩着弹石子,光滑的鹅卵石在泥浆表面打着旋儿滑出老远。他又抬头看向营地简陋的窝棚屋顶,雨水顺着倾斜的瓦片迅速滑落,只在瓦片上留下浅浅的水痕。
倾角!泄力!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划过脑海。防御不一定要硬碰硬,也可以“四两拨千斤”!如同光滑的石头在泥浆上滑行,如同雨水在瓦片上流淌!如果能让箭镞在甲片上“滑”开,而非正面撞击,岂不是能大大削弱其破坏力?
“魏叔,取鱼鳞甲来!要小片的!”陈衍眼中精光闪烁。
很快,一套常见的鱼鳞甲(由大量小甲片重叠编缀而成)被取来。陈衍仔细研究其结构:甲片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边缘有孔,用皮绳上下左右串联,层层叠压,形似鱼鳞。这种甲灵活性好,但防御力,尤其是对强弩直射,并不出色。
“关键在于角度!”陈衍拿起一片鱼鳞甲片,用小木棍顶在甲片中央模拟箭矢撞击,“如果每一片甲片不是平的,而是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当箭矢撞击时,撞击力就会被分解成两个方向:一个垂直于甲片,试图穿透它;另一个平行于甲片表面,试图让它‘滑’走!”
他立刻着手设计。在简陋的木案上,他用炭笔画图:
鳞片形状改良: 将传统方形圆角鳞片改为更狭长的水滴形或柳叶形,增加“导向”性。
倾角设计: 每片鳞片在串联固定时,不再是完全水平覆盖,而是带有一定角度的倾角(约15-30度),如同微微翘起的瓦片。所有鳞片的倾角方向一致(如统一向左上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