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粮秣千里

未央宫的偏殿,已临时变作了帝国的战争后勤中枢。这里听不到前线战马的嘶鸣,闻不到战场血火的腥气,但空气却同样紧绷,弥漫着纸张、墨汁、算盘珠子的碰撞声,以及一种无声却巨大的压力。数以千计的竹简、绢帛、纸卷堆积如山,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石、斗、升、斤、两;人、车、船、马、日…

慕容月便坐镇于这片“数字”的海洋中央。她褪去了华美的宫装,换上了一身利落的青色常服,发髻简单挽起,几缕发丝垂落额前也无暇顾及。她的面前,巨大的案几上铺开着数张极其详尽的舆图——关中水系图、黄河漕运图、通往边境的官道驿站图。舆图之上,不同颜色的细小旗帜和线条,标记着粮仓、码头、车队、船队的位置和流向。

与五年前应对灾荒时的情形已截然不同,这一次,她需要筹划的是一场倾国之战数十万大军、无数民夫、长达可能数月甚至经年的消耗。这需要的不是一时的应急之策,而是一个精密、高效、坚韧且能自我修复的庞大系统。

“渭水、黄河,乃天赐之动脉!”慕容月的手指首先点在舆图的水路上,语气清晰而果断,“传令司农寺、都水监,所有漕船官船,即刻起全部征用!分段承包,接力运输。渭水段,以新丰、华阴为枢纽;黄河段,以风陵渡、蒲津为节点。沿途码头增派吏员,十二时辰不停卸货、装货,延误者,罪及主管!”

一条条指令从她口中发出,由身旁数十名精干的书吏迅速记录、草拟成文,加盖皇后印信后,由候命的信使飞奔传出。

“陆路为辅,但不可或缺。”她的手指移向那些连接水陆节点的官道,“组织民夫队,以保甲为单位,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官府提供车辆、牲畜、口粮和工钱!分段运输,每五十里设一补给点,可饮水歇息,更换畜力。严禁长距离驱赶,累死民夫者,主官同罪!”

她深知,后勤的根本在于民力,过度榨取只会导致崩溃。她制定的役使规则,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已算得上极为“仁慈”,但这仁慈是为了保证系统能持续运转。

“设立中转粮仓!”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她的手指点在几处战略要地,“潼关、龙门、汾阴…于此地建立大型中转仓。关中之粮,先汇集于此,再由此外运前线。如此,既可减少前线仓廪压力,避免一击即溃,又可灵活调配,应对不同战线的需求。”

她看向户部派来的官员:“每个中转仓,必须派员与军中司马共同管理,账目每日一核!防火、防潮、防霉、防鼠、防盗,更要防贪!陛下有旨,战时贪墨军粮,无论多少,立斩不赦,家产充公,眷属罚没为奴!”

声音不大,却让殿中所有官员脊背一凉,凛然应诺。

接下来的日子,慕容月展现出了惊人的计算和组织才能。她并非仅仅发号施令,而是真正沉浸于那些枯燥的数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