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举措看似是制度革新,
实则是将鲜卑的“游牧基因”向,汉的“农耕文明”迁移,】
【即使鲜卑贵族强烈反对,
冯太后人仍然联合汉人臣子,坚定推行。】
【太后和臣子坚定之下,为拓跋宏后续的改革奠定了根基。】
【就在拓跋宏23岁,羽翼渐丰,
准备大展宏图之时,
他最敬爱的祖母冯太后去世了。】
【哀痛至极的他,5日不饮不食,
坚持以中原最隆重的“守孝三年”之礼送行,】
【这在鲜卑贵族眼中,已是不可理喻的汉化信号。】
【失去改革最坚实的后盾,拓跋宏却愈发坚定,
要彻底推进汉化,必须迁都。】
【拓跋宏的祖父拓跋珪,当年把都城定在平城,
是为了防备北方的柔然。】
【如今柔然已不足为惧,
而平城偏远的位置,反而成了推行汉化的阻碍。】
【这里的鲜卑贵族势力太大,
他们守着祖宗的旧规矩,不愿有半分改变。】
【拓跋宏还记得,有一次他提议让太子学习《孝经》,
老臣拓跋丕立刻站出来反对,
并表示,读那些汉人的书有何用?】
【拓跋宏当时没有反驳,
只是默默地看着外面的天空,心里更加坚定,】
【必须迁都,必须把都城迁到中原的中心——洛阳!】
【洛阳,那是在东周、东汉、西晋的故都。
也是汉家文明的心脏,
素有“得洛阳者安天下”之说。】
【只要迁到洛阳,就能离汉家文明更近一步,
就能让鲜卑贵族不得不接受汉化。】
大秦,
始皇帝看向半空之中,仿佛穿过屏幕,与这位皇帝对视,
“这也是一位独行者。”
始皇帝完全能感同身受。
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
也遭受过这些。
只不过拓跋宏的阻力更大,
满朝上下,除了支持他的冯太后,以及极少数人。
余下皆是政敌啊。
“有魄力。”
【可这个想法,一旦说出来,就会掀起滔天巨浪,
于是他想了个声东击西的法子。】
【公元493年,
一场精心策划的南征开始了。】
【拓跋宏亲率百万大军和文武群臣从平城出发,
目的地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