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层级为人类通过实战积累、濒死突破等自然方式达到的巅峰状态(如凌砚早期突破),核心数据表现为:
平均能力转化率:82%—— 能力与基因适配度高,能量能高效转化为实际战力,例如炎系能力者释放的火焰温度、范围均远超同层级药剂辅助者;
精神力负荷阈值:110(稳定承载)—— 精神力可稳定维持在 110 以内,即使接近阈值也不会出现紊乱,能支撑长时间高强度战斗或复杂能力操控;
特殊能力解锁率:91%(具备突破潜力)—— 除基础特殊能力外,还能解锁三阶高阶能力(如炎系的 “炎火领域”、风系的 “飓风绞杀”),且能力形态可通过实战进一步优化,存在向四阶跃迁的基础;
突破潜力:17.8%—— 体内能量呈 “动态循环态”,如同可扩容的水桶,在极限压力(如濒死战斗、高强度试炼)下,有机会打破能量壁垒,具备向四阶突破的自然潜力。
三、四次变异体(以深海母巢为例)
该层级为感染体通过雷劫洗礼、能量掠夺达到的高阶状态,核心数据表现为:
平均能力转化率:92%—— 能量与变异基因完全适配,几乎无能量损耗,例如深海母巢吸收的生物能量可 100% 转化为自身战力,释放的 “能量冲击” 威力远超同能量级人类能力;
精神力负荷阈值:无上限 —— 变异体的精神力不受固定阈值限制,可随能量吸收、雷劫进化持续提升,例如深海母巢进化为巅峰级后,精神力突破 510 仍能稳定操控;
特殊能力解锁率:100%(雷劫后质变)—— 不仅能解锁全部基础特殊能力。
还能通过雷劫实现 “能力质变”(如深海母巢的 “能量领域”“病毒净化免疫”),且能力可随后续进化持续新增或强化;
突破潜力:持续进化 —— 变异体无固定能力上限,可通过吞噬生物、吸收环境能量、渡雷劫等方式不断突破自身层级。
从四次变异向 “四次巅峰级”“五次变异” 持续跃迁,不存在进化停滞问题。
核心差异总结
三者本质差异在于 “能量体系形态”:
药剂辅助者是 “固定容量的直线体系”,
自然突破者是 “可扩容的循环体系”,
变异体是 “无上限的进化体系”。
这也解释了为何人类靠药剂无法突破四阶 —— 需先打破 “固定容量” 的体系限制,通过极限压力实现 “体系重构”,才能具备与变异体抗衡的进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