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阎埠贵的“求助信号”

1959年的冬夜,寒风像无数根细针,扎在人的脸上生疼。阎埠贵蹲在自家炕沿边,看着蜷缩在被窝里的小儿子阎解放,眉头拧成了疙瘩。孩子的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急促的喘息,额头上的冷汗把枕头浸湿了一大片。

“他爹,要不……还是去医院吧?”阎大妈的声音带着哭腔,手里的粗布巾不停地擦着阎解放的额头,“这烧都三天了,退烧药也不管用,再拖下去……”

“去医院?你知道现在医院啥样吗?”阎埠贵的声音压得极低,手里的算盘被攥得紧紧的,“前天我去街道办,王干事说,医院连酒精都快没了,退烧药更是金贵,没介绍信根本拿不到!咱们家哪有那门路……”

他说的是实话。在这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药品比粮食还金贵,尤其是退烧药,几乎成了“关系户”的专属品。阎埠贵虽然精打细算,攒了点私房钱,却没门路弄到退烧药,只能眼睁睁看着小儿子烧得迷迷糊糊,嘴里不停地喊“冷”。

“那……那咋办啊?”阎大妈的哭声压不住了,“总不能看着解放烧坏吧?他才十岁啊……”

阎埠贵的目光落在炕角的一个蓝布包上,那里裹着他最宝贝的东西——一本1953年版的《苏联中等数学手册》。这是他当年在旧货市场,用一个月的粮票换来的,里面印着各种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他一直没舍得给三个儿子看,想留着将来“关键时刻派用场”。

现在,就是那个“关键时刻”了。

他小心翼翼地解开蓝布包,手册的封面已经泛黄,边角却被磨得光滑,显然被翻阅过无数次。他深吸一口气,像是做了极大的决定,把手册往怀里一揣,对阎大妈说:“你看好解放,我出去一趟。”

“你去哪儿?”阎大妈急忙问。

“别管了。”阎埠贵的声音有些发颤,“在家等着,我去去就回。”

【叮!】

林建军正在灯下研究“61式坦克”的液压系统图纸,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行为预警的清晰:

【检测到“阎埠贵”因“小儿子高烧+缺药”触发“求助信号”行为,其“求助目标”锁定宿主,动机为“知晓苏岚在医务室工作(可能有渠道)”,准备以“珍藏的苏联数学手册”作为交换筹码,符合其“等价交换”的处事原则。】

【行为本质:极端生存压力下的“规则内求助”,不同于贾张氏的“偷窃”或秦淮茹的“道德绑架”,属于“互利共赢”的潜在合作,对四合院“低冲突模式”有正向作用。】

【应对建议:接受交换(手册对培养徒弟有价值),提供药品(苏岚可通过医务室正规渠道申请),明确“等价交换,不涉人情”的界限,巩固与阎埠贵的“良性互动”模式。】

林建军放下图纸,苏岚正在给林卫国织毛衣,听到院门口的脚步声,抬头说:“好像有人敲门,这么晚了会是谁?”

“可能是阎大爷。”林建军起身去开门,心里已经有了数。阎埠贵这老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求助,一旦开口,必然带着“交换物”,这一点倒是比院里其他人靠谱得多。

门一打开,阎埠贵的身影就挤了进来,身上落满了雪,冻得嘴唇发紫,怀里紧紧抱着个蓝布包,像是揣着什么稀世珍宝。“建军……苏医生……”他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能……能借一步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