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贾张氏的“中风前兆”

1963年的初冬,风带着刀子似的寒意,刮过四合院光秃秃的树梢,呜呜咽咽的像哭。贾张氏蜷缩在东厢房的炕角,身上盖着两床打了补丁的旧棉被,却还是觉得从骨头缝里往外冒凉气。她的左手有点不对劲,从昨天起就发麻,拿筷子都哆哆嗦嗦的,夹了三次才把一根咸菜送进嘴里,气得她把筷子往桌上一拍,瓷碗“哐当”一声撞在炕沿上。

“你又发什么疯!”秦淮茹正蹲在地上给棒梗缝棉衣,被这声响吓了一跳,抬头瞪了她一眼,“碗摔碎了,咱家连个吃饭的家伙都没了!”

贾张氏想骂回去,嘴一张,却发现话说不利索了,舌头像打了结,只能发出“呜呜”的含糊声。她心里一慌,猛地抬起右手去摸左手,指尖碰到的皮肤冰凉僵硬,完全不听使唤。这一下,她是真怕了,眼睛瞪得滚圆,直勾勾地盯着秦淮茹,眼神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恐惧。

秦淮茹也看出不对劲了,扔下针线凑过来,抓起贾张氏的左手试了试,果然僵硬得像块木头。“你这手怎么了?”她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前阵子街道卫生院的医生来讲课,说过“手脚发麻、说话不清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贾张氏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张着嘴啊啊了半天,才勉强挤出几个含混的字:“麻……动……动不了……”

“别慌,我去找人!”秦淮茹站起身就要往外跑,刚到门口又停住了——去找谁呢?院里的人,谁会管她们家的闲事?傻柱早就搬去汽修厂宿舍了,见了她都绕着走;阎埠贵精得跟猴似的,不趁机敲竹杠就不错了;一大爷易中海卧病在床,自身都难保……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院外平房的方向,脚步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叮!】

林建军正在给林卫国做一个木制的小推车,车轮是用废轴承改的,转起来顺滑得很。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对健康危机的预警:

【检测到“贾张氏”出现“中风前兆”症状(左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诱因:长期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28g/L)+ 情绪激动(近三日与秦淮茹发生三次争吵)+ 寒冷刺激,若不及时干预,72小时内进展为完全性中风概率60%。】

【人物关系影响:

? 秦淮茹:将面临“照顾瘫痪老人”的额外生存压力,其“独立生活”进程可能中断;

? 林建军:若秦淮茹求助,需在“人道主义”与“划清界限”间做出平衡,直接拒绝将影响“隐性社会评价”,过度介入则可能重陷纠纷。】

【应对建议:采取“有限救助”策略——提供廉价草药配方(如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类),明确告知“仅能缓解,无法根治”,既尽基本人道,又避免承担后续责任,符合“以静制动”原则。】

秦淮茹站在林建军家门口,犹豫了足足有五分钟,手抬起又放下,放下又抬起。她知道,自己以前做的那些事,早就把林建军得罪透了,尤其是堵门借粮被拒那次,林建军说的“再闹就报街道”还像针似的扎在她心上。可现在,除了来求他,她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贾张氏再不好,也是棒梗的奶奶,真要是瘫了,这个家就彻底垮了。

“林……林科长在家吗?”她终于鼓起勇气敲了门,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苏岚开门看到是她,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是秦淮茹啊,有事吗?”

秦淮茹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低下头不敢看苏岚的眼睛,声音带着哭腔:“我……我婆婆她……她手麻得动不了,说话也说不清,好像是……好像是要中风,求你们……求求你们救救她……”

林建军正在里屋给小推车装把手,听到声音走了出来,看到秦淮茹这副模样,眉头微微皱了皱。“什么时候开始的?”他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