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兴奋地拍手:“就像捉迷藏!”
“对,就像捉迷藏。”林建军笑着,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多希望儿子能在阳光下光明正大地学习,而不是在废弃仓库里偷偷摸摸地“捉迷藏”。但他知道,这是为了保护孩子,也是为了守护那些不能被遗忘的知识。
中午,林建军去保密档案室找老李,把最后一箱技术资料交给他。老李是个五十多岁的退伍老兵,脸上有一道战争留下的疤痕,看起来很凶,心却很细。“小林,你放心,这箱子我亲自扛去山洞,用三层油布裹着,防水防火,就算原子弹来了也不怕。”他拍着胸脯保证,“我那老战友在山里守仓库,是自己人,靠得住。”
林建军看着老李扛着箱子消失在仓库深处,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这些资料里,有他手抄的计算机手稿,有导弹零件的加工工艺,还有系统奖励的“化肥生产设备优化方案”——都是将来国家可能用得上的技术火种,绝不能有闪失。
【叮!】
【“技术火种”守护进度+30%,当前完成度60%。奖励“资料伪装术”:可将技术图纸拓印在布料纹理中,需特殊药水才能显现。】
林建军把系统奖励的“资料伪装术”默记于心,打算晚上教给苏岚——她针线活好,最适合做这件事。
傍晚回到家,苏岚正在厨房忙碌,锅里飘出玉米饼的香味。“街道的事办好了,户籍员说咱们的手续没问题,还夸咱们‘成分好,历史清白’。”她把一张刚烙好的玉米饼递给林建军,“我给秦淮茹家留了五个,让卫国送去了,孩子刚回来,说贾梗在院里看书呢,没出去野。”
林建军咬了一口玉米饼,粗糙的口感带着淡淡的甜味。“那就好。”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还有三天,系统说任务就正式启动了。”
苏岚把最后一张玉米饼放进筐里,用布盖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有准备,不怕。”她走到墙角,拿起一把锤子,“我把地窖的门又加固了一层,万一有事,咱们就躲进去。”
地窖是林建军去年挖的,就在厨房地下,不大,却能容纳一家三口,里面储备了足够吃三个月的粮食和水,还有一盏煤油灯和几盒火柴——这是他们最后的安全屋。
【叮!】
【“家庭防线”加固完成度90%,触发“安全屋”升级提示:可在现有地窖基础上,增加通风管道和应急出口,提升生存概率。】
林建军看着系统给出的升级图纸,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未来的十年不会轻松,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守住心里的光,守住手里的技术,就一定能熬过去。
夜幕降临,四合院的灯一盏盏亮起,又很快熄灭。只有许大茂家的灯还亮着,隐约传来他高亢的口号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林建军坐在桌前,给远方的战友写信,用系统教的“调料加密法”写道:“家里一切安好,白菜腌了三坛(第三阶段任务完成),盐放得多(形势严峻),过年打算蒸馒头(准备启动新计划),火候要慢慢掌握(需谨慎行事)。”
写完信,他把信纸折成小方块,塞进信封,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齿轮——这是他们约定的安全暗号。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白色。林建军站在窗前,看着雪花在灯光下飞舞,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静。他知道,风暴即将来临,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第四阶段的任务,正式进入倒计时。而他,将带着家人,带着技术火种,在这场漫长的风波中,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黑夜再长,也终将迎来黎明。
那本藏在保险柜深处的“防冲击安全屋设计图”,仿佛也在黑暗中闪着光,等待着被启用的那一天。但林建军希望,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