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年的“武斗边缘”

1967年盛夏的午后,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炙烤着轧钢厂周边的平房区。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息,连蝉鸣都透着歇斯底里的尖锐。林建军正在车间给一台镗床做精度校准,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滚烫的导轨面上,瞬间蒸发成一道白汽。

“林师傅,听说了吗?东边厂区的‘红总司’和西边的‘战到底’要开打了!”青工小李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的扳手都没来得及放下,“刚才看见他们扛着钢管和木棍往厂门口聚,说是要‘清理反革命’!”

林建军手里的百分表顿了顿,表针在表盘上晃了两圈才稳住。他抬头看向窗外,厂区的方向隐约传来嘈杂的口号声,像远处滚来的闷雷。“知道了,继续干活。”他的声音平静,心里却提了起来——昨天系统就发出过预警:【检测到“派系冲突”升级,武斗风险等级提升至“高”,建议立即启动家庭应急方案。】

他加快手上的动作,将镗床的误差调整到0.01毫米以内,这是给三线工厂赶制的炮栓零件,半点马虎不得。但耳朵却支棱着,捕捉着车间外的动静。老周师傅蹲在旁边磨刀具,压低声音说:“小林,不行就先回去吧,家里还有娘们孩子呢。真打起来,谁也顾不上谁。”

林建军摇摇头:“把这台弄完就走,耽误不起。”他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乱了阵脚。车间里的机器还在转,军工订单还得赶,这才是稳住人心的根本。

中午饭都没顾上吃,林建军总算把零件送检合格,抓起工装外套就往家跑。厂区外的街道上已经乱了套,自行车倒了一地,几个戴红袖章的年轻人举着铁棍狂奔,嘴里喊着“打倒保皇派”的口号,吓得路人纷纷躲进胡同。

“让一让!让一让!”林建军骑着自行车在人群里穿梭,车把上挂着刚买的两斤馒头——他不知道这场乱子要持续多久,得先备点吃的。路过菜市场时,他看见秦淮茹正抱着一捆野菜仓皇躲避,贾梗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块捡来的砖头,眼神里满是惶恐。

林建军没停,只是在经过时喊了句:“快回家,锁好门!”现在不是讲情面的时候,各自保命最要紧。

到家时,苏岚已经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地窖的门敞开着,里面铺着厚厚的稻草,放着水壶、压缩饼干和那本加密的技术笔记。林卫国背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他的齿轮模型和几本《毛选》,小脸紧绷着,却没哭——这阵子的训练让他比同龄孩子多了份镇定。

“回来了?”苏岚接过林建军手里的馒头,往地窖里塞,“刚才听见隔壁老王师傅说,造反派已经砸了三家‘黑五类’的门,都是往咱们这片来的。”

“别慌。”林建军脱下工装,换上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这是他特意找出来的——上面还留着军工项目表彰时的襟章,关键时刻或许能起点作用。“我去把院门加固下,你们先下窖。”

他刚把院门上的横木顶好,就听见巷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叫骂声。透过门缝往外看,十几个穿着各色衣服的年轻人举着钢管和铁锹冲了过来,为首的正是“战到底”派系的小头目,外号“二愣子”,以前在车间当搬运工,现在却成了耀武扬威的造反派。

“砸!给我砸开这几家!”二愣子指着巷子里的几户人家,“凡是跟厂里‘走资派’沾边的,都给我抄了!”

林建军的心沉了下去——他们家因为他曾是技术科主任,肯定在“沾边”之列。他转身对苏岚说:“带卫国下去,把地窖门闩好,不管听到什么都别出来。”

“那你怎么办?”苏岚的声音发颤,紧紧抓住他的胳膊。

“我在上面应付,没事的。”林建军掰开她的手,推了她一把,“快下去!”

苏岚咬咬牙,拉着林卫国钻进地窖,“咔哒”一声闩上了门。林建军深吸一口气,走到院子中央,手里攥着一把淬火的錾子——这是他能找到的最趁手的武器,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用。

“哐当!”院门外传来剧烈的撞击声,横木在门框上晃了晃,灰尘簌簌往下掉。“开门!开门!再不开门老子砸了!”二愣子的破锣嗓子在门外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