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的积雪还没完全消融,建军科技的全球战略会议就在新落成的总部大楼召开。
“各位,今天我们不只总结过去,更要规划未来。”林卫国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台下坐着来自全球12个研发中心的负责人,“我提出‘百年计划’,不是要做百年老店,而是要成为支撑国家科技发展的‘压舱石’。”
屏幕上弹出三个加粗的关键词: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
“芯片领域,我们要在2020年前实现7纳米制程量产,2030年突破3纳米,彻底打破国外垄断。”林卫国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详细的技术路线图,从材料研发到设备制造,每个环节都标注着负责人和时间节点,“尤其要攻克光刻机核心技术,上个月我们和中科院光电所达成协议,联合攻关极紫外光源。”
负责欧洲业务的副总老周皱起眉:“林总,光刻机研发投入巨大,荷兰ASML花了三十年才做到全球领先,我们能行吗?”
“行不行都要做。”林卫国的语气异常坚定,“1989年我爸他们搞光刻胶,没人相信能成,最后不也打破垄断了?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能自己干。”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的林建军,“我父亲常说,‘技术上的坎,跨过去就是门’。”
林建军微微点头,想起系统上周的提示:“百年企业的根基在于技术自主可控,需建立跨代际传承机制。”此刻看着儿子条理清晰的规划,突然觉得二十年前把接力棒交给他,是最正确的选择。
“新能源领域,重点布局固态电池和可控核聚变。”林卫国切换到下一页,屏幕上展示着晓阳团队的最新成果——等离子体约束时间突破300秒,“固态电池要在2015年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2020年达到500Wh/kg,配套建设换电站网络;核聚变项目虽然遥远,但我们要卡位布局,已经在合肥建设了联合实验室。”
负责投资的小陈翻开手里的报表:“按这个规划,未来十年研发投入要超过500亿,会不会影响现金流?”
“不会。”林卫国胸有成竹,“我们的汽车芯片已经打入宝马、大众供应链,每年能带来稳定收益;卫国创投投资的12家企业今年有3家要上市,退出后能回笼100亿资金,全部投入研发。”他看向苏岚,“妈,财务部已经做过测算,对吧?”
苏岚点头,投影出财务模型:“只要保持每年15%的营收增长,就能支撑研发投入。更重要的是,国家‘十三五’科技规划把这三个领域列为重点,我们能拿到配套资金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