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画面,此刻在他的脑海里,被无限地放大、慢放。
指甲划开橘皮,精准地分成四瓣,如同谋划全局时,切分出的四个关键节点。
橘皮被完整地剥离,果肉上的白色橘络却丝毫不乱,这需要何等的耐心与控制力?这分明象征着他在整个计划中,对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掌控。
最后,他将四瓣橘皮在桌上摆成一朵花的形状。
这哪里是在摆弄橘子皮?
这是一种仪式!
是一种大事既成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和回味的独特仪式。那朵橘皮拼成的花,就是他对那起完美翻案的无声纪念。
而他吃橘子时,那副眯着眼睛,全然享受的神情……
周国华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那不是享受橘子的甜美,那是一个导演,在欣赏完自己作品后,品味胜利果实的满足与惬意!
“呼……”
周国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胸膛里翻涌的情绪,终于平复了些许。他转过身,重新看向沙发上正襟危坐、一脸茫然的刘建业。
他终于明白了一切。
江澈此子,行事滴水不漏,算无遗策。
他办下了这等足以震动一省的大事,却不居功,不自傲,甚至用尽一切办法抹去自己的痕迹,将所有的功劳都推给了那位“侠客”,推给了虚无缥缈的“公道人心”。
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才华了,这是一种境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种“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的政治境界。
他越是平静,越是想把自己摘干净,周国华就越是肯定自己的猜测。
高人行事,果然不留痕迹!
他看着刘建业,这位掌管着全县干部升迁的组织部长,此刻在他眼中,也和自己一样,成了那个看不透真相的“凡人”。
“老刘,”周国华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但平静之下,是前所未有的郑重,“你觉得,我们青阳县,像江澈这样的年轻人,多吗?”
刘建业愣了一下,没想到书记绕了半天,话题又回到了那个新来的秘书身上。他斟酌着词句:“江澈同志确实很优秀,笔杆子硬,人也沉稳,是个好苗子。”
“好苗子?”周国华摇了摇头,走到办公桌前,指着那张写着“林场”二字的白纸,“老刘,好苗子,需要的是雨露阳光,是肥沃的土壤。但有些东西,不是苗子。”
他拿起笔,在那两个字外面,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它是玉石,需要的是最锋利的刻刀,最艰苦的打磨。”
刘建业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目光在“林场”和那个圈上停留了片刻,心中隐隐明白了什么,但又不敢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