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冬天来得格外早。
雪花飘落在红场上,却没人再去清扫。
商店的橱窗被封住,地铁站口挤满了排队取食物的人。曾经悬挂在街头的“胜利纪念横幅”早已被撕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写着“停止战争”“给我们面包”的标语。
莫斯科的失败来得太快,甚至没有时间让人反应。
前线的部队撤回国内,车站和公路上到处都是退伍士兵,他们穿着不合身的制服,表情空洞。人们最初是不信的——电视台说这是“战略性后撤”,新闻里仍然用“胜利”这个词。但几周后,当第聂伯、哈尔科夫、卢甘斯克的画面出现在外国媒体上时,谎言终于崩塌。
莫斯科在失败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政府机构停摆,卢布暴跌,整个国家像被掏空了一样。
在莫斯科,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军工企业关门,货币贬值。
广播电台播放的消息前后矛盾,今天说政府正在稳定局势,明天就宣布某地“临时行政机构”脱离联邦。
克里姆林宫的旗帜被降下的那一刻,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哭。杰夫在电视上发表最后一次讲话,说要“面对现实”,要“重建国家”,但画面被切断,频道很快被接管。
人们更关心的是明天有没有面包。
街头的广告牌被撕掉,曾经印着“荣耀与主权”的标语变成空白。
老一代人沉默不语,年轻人冷笑。有人开始说,那些年高喊“民族复兴”的口号,不过是让他们替别人送命的借口。
在圣彼得堡,大学的历史系学生组织了一场讨论会。
有人问:“我们到底是输给了谁?”教授沉默了很久,只说:“也许我们是输给了自己。”教室里安静了一整分钟。
在工厂区,工人们坐在废弃的机台边抽烟。
曾经的标语被烟熏得发黑,没人清理。
老工人列昂尼德叹气:“我们信了太多年的话,以为只要忍耐,就能看到强大的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