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沿岸,东协联合军事与战略指挥中心。

建筑群被厚厚的防热涂层覆盖,卫星天线在屋顶缓慢旋转。

室外,海风带着咸味拍打着隔音玻璃,而室内的空气却一如既往地干燥、稳定。

会议大厅位于主楼中央,呈环形布置,墙面上是一整圈弧形显示屏。每个座位前都有终端与资料板,标志着来自不同委员会和成员国的代表。

会议正在进行,主题是“广寒宫项目”。

“各位。”主持会议的军事委员用手敲了敲桌面,投影屏幕随即亮起。

屏幕上浮现出一座巨大的环形空间结构。它的上半部分闪烁着标注符号,标注区域显示为:广寒要塞。

“项目的目标,是在月球同步轨道上建立一个可长期驻留的要塞平台。它既是防御设施,也是科研与殖民支点。”

投影中的结构图缓缓旋转。中心是一座主环,外侧有四个支撑模块,分别标注为能源、武装、科研与通信。主环的直径接近一公里,核心段内部设置了聚变反应堆与大型引力控制模块,外围则是装载轨道等离子炮与微型卫星发射仓。

一位来自军事航天局的代表起身汇报:“从轨道计算上看,我们可以将要塞固定在月球同步轨道的东侧拉格朗日点附近。该位置能保证月球和地球的可视通信,同时处于较稳定的引力平衡区。”

他调出一张轨道示意图,标出了月球表面、同步轨道、以及从地球延伸的补给线。

“要塞将通过星环空间站和星港系统进行组装,核心舱可由目前的模块化结构延伸制造。我们估算,三年内可完成初步框架。”

能源委员会的代表接着发言:“聚变能源由新星基地提供氘氚燃料供应。我们正在研究将氦-3作为长期燃料,但这需要月球采矿计划的支持。”

“也就是说,”来自经济委员会的一名官员插话,“要塞一旦建成,就等于我们已经进入月球经济圈的核心层。”

“没错。”发言者点头,“它可以作为月面殖民地、科学实验室以及矿场的能源中枢。”

会议继续。

画面上出现一门形似圆柱体的结构,末端标注为“LPX-100超大型激光阵列”。

“要塞将搭载四门LPX-100级激光阵列,在真空中射程可达上万公里,主要用于轨道防御和深空拦截。设计能量输出为十吉瓦级,能量来自聚变堆的副功率线。”

但这并非要塞的全部武装。除了布置在外环、用于近程防御的小型激光器外,主环中心还安置着一门体量更大的等离子投射器,其规模远超LP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