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子种的不是菜,是命

你是被现代科技喂大的实用派疯子!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睁开眼,目光扫过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囚笼。

纳米复合玻璃,硬度堪比金刚石,抗压耐温,理论上不可破坏。

但我注意到接缝处有细微裂纹——不是老化,是设计时故意留下的应力释放点。

这种材料在极端温差下会微幅膨胀收缩,长期积累就会产生肉眼难辨的缝隙。

人为保留的“可破坏点”。

这不是监禁,是考试。

他们在看我会不会观察,会不会思考,会不会……用最原始的方式撬动最先进的文明。

我蹲下身,手指沿着舱壁边缘缓缓移动,感受着那几乎不存在的震颤。

然后抬头看向顶部的监控探头——圆形,半隐式嵌入,周围有一圈极细的能量环,应该是光学扫描与生物监测双模装置。

吴刚没亲自出面,说明这次评估由AI系统自主执行。

而刚才那个温婉女声……青鸾?

她没直接下令,只是发布任务。

这意味着规则允许我“操作”,只要不越界。

我慢慢踱步回角落,拿起那罐营养膏,捏在手里反复摩挲。

金属盖子,虽然小,但质地特殊,不像普通合金。

我用力一掰,竟发出轻微的“咔”声,内层露出一层暗灰色薄膜,像是某种氧化涂层。

小主,

我瞳孔一缩。

这玩意儿……导电吗?

念头一起,脑海中的天赋树突然微微震颤,【基础环境读取】自动运行,视野边缘浮现出空气成分数据流:氧气含量20.8%、二氧化碳含量0.04%、微量硫化氢……一切正常,唯独湿度偏高——89.7%,且仍在上升。

我在心里冷笑。

高湿?

不是故障,是诱因。

他们在制造环境压力,逼我暴露真实反应模式。

而β7藻池的酸化,恐怕也是人为干扰的结果。

一场精心设计的危机演练,只为测试一个“外来者”是否有资格站在这里。

好啊。

既然你们想看我怎么活,那我就给你们演一出——

没有权限,没有资源,但我有脑子,还有垃圾。

我盯着那管灰绿色的营养膏,脑子里却已经不是饥饿,而是电导率、离子迁移速度、pH缓冲曲线。

没有工具?呵,老子最擅长的就是拿垃圾造奇迹。

我先把金属盖子掰下来,指甲缝都快裂了。

这玩意儿看着轻,实则用的是某种记忆合金,外层镀了防辐射膜,内里那层暗灰色氧化物——我用牙咬了一下,涩,不溶于水汽,但有轻微静电吸附感。

是二氧化锰或氧化铁基材料,能当阴极!

“青鸾……”我忽然开口,声音沙哑,“你刚才说‘自行判断风险’,可没说不能提建议吧?”

没人回应。

但我看见监控探头微微转了个角度。

成了。规则缝隙,找到了。

我撕下防护服袖口的一缕纤维,这种纳米织物本不该轻易破损,但接缝处有热压痕迹——说明是模块化拼接。

我顺着纹路一扯,拉出一根细如发丝却韧性极强的导光纤维。

再用指甲在舱壁裂缝里来回刮擦,借着微弱的反光,把玻璃碎片一点点磨成斜角。

三十分钟后,一片能聚焦光线的小棱镜躺在掌心,像颗冰冷的泪珠。

走廊尽头有一盏幽蓝的应急灯,波长470nm左右,勉强接近藻类光合作用吸收峰。

我把棱镜卡在缝隙,调整角度,一束微弱的蓝光斜射进来,照在营养膏空管内壁上。

人工光源模拟器,启动。

接下来是最难的部分:中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