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梦接紫金八功德池

南海的晨雾刚漫过第七道石阶,慈航道人便被一阵奇异的香气唤醒。那香气不像紫竹林的沉香,也不似昆仑的檀香,倒像是无数种花瓣在阳光下同时绽放,带着温润的甜意,顺着窗棂的缝隙钻进禅房。她披衣起身时,发现案上的净瓶正微微颤动,瓶中的甘露泛起细碎的涟漪,像在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昨夜神游太虚的疲惫尚未散尽,元神归位时留下的灼痛感还在眉心萦绕。她对着铜镜整理僧衣,看见镜中自己的眉心竟多了一点淡红色的印记,像胭脂又似莲花的露珠。这让她想起太虚中那尊法相,想起那些托着众生元神的莲花 —— 原来有些变化,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刻入了骨血。

“菩萨,今日的露水格外甜呢。” 小尼端着铜盆进来,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这孩子是比丘尼圆寂后被渔民送来的,据说出生时天生六指,被视为不祥,是慈航道人用甘露为她褪去了多余的指节。此刻她捧着的铜盆里,露水在晨光中泛着七彩的光晕,与寻常的南海晨露截然不同。

慈航道人伸手掬起一捧露水,指尖触到水面的瞬间,那露水竟化作了流动的金光,顺着她的手腕蜿蜒而上,在臂弯处凝成一朵小小的莲花。“这不是南海的露水。” 她轻声说道,目光落在案上的净瓶上 —— 此刻瓶中的甘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瓶身的羊脂玉上,竟隐隐浮现出陌生的纹路。

小尼凑过来看,突然指着瓶身惊呼:“菩萨你看!这上面好像画着池子!”

慈航道人定睛细看,那些纹路果然交织成一方水池的模样。池边环绕着紫金栏杆,池中开满了千叶莲花,水面上漂浮着无数晶莹的珠玉,每一颗珠玉里都映着不同的景象:有穿袈裟的僧人在打坐,有披枷锁的囚徒在落泪,还有无数只手从水面伸出,捧着各式各样的供品。这景象让她心头一颤,仿佛在哪里见过,却又想不起具体的出处。

晨课的钟声在紫竹林深处响起,小尼捧着铜盆退了出去。慈航道人坐在蒲团上,指尖轻抚净瓶上的纹路。那些纹路随着她的触碰渐渐清晰,紫金栏杆上的璎珞仿佛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细碎的声响。她闭上眼,试图从识海中搜寻相关的记忆,却只引出一片朦胧的白光,白光中似乎有无数人在低声吟诵,音节古老而庄严,与比丘尼生前诵读的《大悲咒》隐隐相合。

倦意突然袭来,比往日任何时候都要浓重。她将净瓶抱在怀中,头靠在紫竹禅床上,很快便坠入了梦乡。这一次的梦境不同于往常,没有南海的潮声,也没有玉虚宫的星灯,只有一片无垠的金色光芒,将她的元神轻轻托起。

“随我来。”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光芒中响起。慈航道人循声望去,看见一位身披袈裟的佛陀立于金光深处,周身的佛光与她臂弯处的莲花印记相互呼应。佛陀的面容模糊不清,却让她感到莫名的亲切,仿佛是相识了千年的故人。

“你是谁?” 她的元神下意识地拢了拢僧衣,发现梦中的衣袍上,莲花暗纹比现实中更加鲜亮,颈间的珠贝璎珞化作了真正的璎珞,发出清越的声响。

“我是迦叶。” 佛陀的声音像春风拂过湖面,“你心中的慈悲,早已越过了东海的浪涛,抵达了灵山。今日特来引你一观紫金八功德池。”

随着话音落下,金光中突然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一方与净瓶上纹路一模一样的水池。池中的水呈现出奇妙的七种颜色,池底铺满了金沙,无数莲花在水中绽放,花瓣上的露珠滚落,在空中化作一颗颗晶莹的舍利。池边的紫金栏杆上,缠绕着翡翠般的藤蔓,藤蔓上结满了各色果实,散发出阵阵异香 —— 正是清晨唤醒她的那种香气。

“这便是八功德池。” 迦叶佛陀的声音带着悲悯,“池中水有八德: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无论何种罪孽,何种疾苦,入此池者,皆可涤荡干净。”

慈航道人走到池边,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那倒影不再是穿着藕荷色僧衣的模样,而是太虚中那尊左手托瓶、右手持柳的法相,眉心的朱红印记在水光中熠熠生辉。她伸手触碰水面,池水竟自动分开一条小径,通向池中央的一朵巨大莲花。

“去吧,去看看那些等待渡化的灵魂。” 迦叶佛陀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慈航道人沿着水径往前走,池水在她脚边泛起涟漪,每一圈涟漪里都映出一个不同的故事。她看见一个穿官服的人在水中挣扎,身上的官服渐渐化作枷锁,枷锁上刻满了 “贪”“嗔”“痴” 三个字 —— 那是当年在朝歌为纣王搜刮民脂民膏的奸臣,死后堕入地狱,却始终不肯悔改。

“救我…… 救我……” 奸臣朝着她伸出手,脸上满是痛苦的哀求。

慈航道人从净瓶中取出一滴甘露,滴在他的枷锁上。枷锁瞬间裂开一道缝隙,奸臣的脸上露出一丝清明:“我…… 我不该收那些银两…… 不该逼死王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