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沉寂、低语与晶簇的脉动

基地内部的肃清余波未平,外部的世界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寂。

赵小玥的侦察小队报告,之前活跃在基地外围的那些高速侦察单位仿佛蒸发了一般,再也捕捉不到任何热信号或活动踪迹。

更远范围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也显示,节点的活跃度降到了灾难爆发以来的最低点。

曾经不时可见的小股尸群游荡现象也几乎绝迹,荒野变得死寂一片,只有风声掠过废墟的呜咽。

这种寂静,比之前的疯狂进攻更让人心悸。仿佛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宁静,又像是掠食者收敛爪牙、潜伏于暗处准备致命一击前的姿态。

“磐石”基地共享的情报印证了这一现象并非局部。

何翟添传来简短信息:他们观测到大范围的节点生物活动陷入“低潮期”,能量信号变得极其微弱且难以追踪。

他的科学家团队推测,这可能是节点网络在进行大规模的内部信息整合或形态演化,以适应“生命脉冲”和“脉冲护盾”带来的新威胁。

“不要被寂静迷惑,”何翟添警告,“根据有限的历史数据(可能是他们从某些遗存资料中获取的),这种低潮期过后,往往伴随着更猛烈、更不可预测的攻击浪潮。新的变异体很可能正在孕育。”

压力从直接的军事威胁,转变为对未知演变的焦虑等待。

基地的防御不敢有丝毫松懈,脉冲护盾维持着基础运行,能量储备在持续消耗。

在这种令人不安的寂静中,沈鸿带领的技术小组取得了两项关键进展。

其一,基于对那几件异常物品和胸针的逆向工程,他们成功分离并记录了那种用于渗透和干扰的特定信息毒素的能量签名。

虽然无法完全破解其编码,但已经可以做到在护盾监控系统中设置针对性的过滤器和高灵敏度警报。

一旦基地内部再次出现类似特征的微弱信号,系统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大致定位。

这为内部安全增添了一道至关重要的技术防线。

其二,对发光苔藓的研究有了飞跃。

他们发现,苔藓的能量产生并非完全自发,其核心生物酶需要一种极微量的稀有元素作为催化媒介。

而这种稀有元素的痕迹,在之前从北方“晶簇孵化场”带回来的样本中,检测到了较高的浓度!

这个发现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线索——发光苔藓和晶簇孵化场——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