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羊肉风暴前夕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场被八月的阳光晒得发烫,草皮泛着金绿色的光。看台上零星坐着些提前入场的球迷,有人拿着印着“黑羊肉队”的应援旗,有人正啃着烤羊腿——这很内蒙古。
更衣室里,我,主教练林峰,看着眼前这群五大三粗的汉子,深吸一口气。
“兄弟们,”我敲了敲战术板,“今天打锡林郭勒盟,不是打《FIFA》,不能按暂停重来。别给我整什么‘花式过人失败集锦’,也别学《实况》里那种‘莫名其妙传球给观众’的骚操作。”
队长巴特尔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教练,咱这不是‘整活王’球队吗?不整活对不起队名。”
我瞪他一眼:“整活可以,但不能丢球。对方叫‘吐包肉队’,一听就是冲着吃肉来的。咱们叫‘黑羊肉’,不能让人家真把咱们当羊肉涮了。”
众人哄笑。
我更衣室门口还贴着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当足球遇上草原美食,你会选择进球还是进餐?”——这是赞助商伊利和本地餐饮联合搞的“舌尖上的蒙超”企划的一部分。
我低头看了眼手机,群里已经炸了:
· “听说对方前锋一顿能吃五斤手把肉,跑起来像风,停下来像山。”
· “咱们后卫也不差啊,昨天吃了二十个羊肉串,现在打嗝都是孜然味。”
· “建议今天战术改为:谁进球谁加餐一只烤全羊。”
我叹了口气。这是我带过最“饿”的一届。
---
第二章 开局一张嘴,输出全靠吼
比赛在下午四点准时开始。
广播里传来解说员充满激情的声音:
“欢迎来到2025年伊利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第二轮——呼伦贝尔黑羊肉队,对阵锡林郭勒盟吐包肉队!这是一场草原德比,更是一场美食大战!”
我站在场边,感觉自己是来参加《舌尖上的中国》番外篇的。
开场第三分钟,对方一次长传冲吊,前锋——一个绰号“羊肉炮台”的壮汉——直接撞开我们的中卫,抬脚就射。
“砰!”球砸在横梁上弹了回来。
全场惊呼。
我吼了一声:“巴特尔!你防他像防烤羊腿一样!贴紧点!别让他转身!”
巴特尔回头喊:“教练,他一身羊油味,我滑铲都打滑!”
……
比赛进行到二十分钟,双方还是0:0。
锡林郭勒盟的战术非常直接:长传找高点,靠身体碾压。我们的战术也非常直接:不让对方靠身体碾压。
有一次对方角球,禁区里乱成一锅手把肉。我们的门将奥兰多——一个曾经在巴西踢过州联赛的混血汉子——高高跃起,单手把球击出,然后落地大喊:
“这哪是踢球?这是摔跤比赛附送足球体验!”
我喊他:“奥兰多!集中!你当这是在《实况》里扑梅西任意球呢?”
他回我:“教练,梅西可不会带着孜然味过来。”
---
第三章 游戏梗入侵现实
半场休息,0:0。
更衣室里,我拿着平板快速回放几个片段。
“看这里,”我暂停,“对方左后卫每次上抢都会先顿一下,像极了《FIFA》里延迟卡顿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