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从宫中出来,脑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
国债这个概念对于大乾朝来说完全是新鲜事物,但他有信心让它成功。关键在于如何让百姓相信国家的信用,愿意把银子借给朝廷。
回到户部,苏墨早已等候多时。
“侯爷,您在宫中待了这么久,可是有什么大事?”
“边境有战事,急需军费。”杨昭在椅子上坐下。“皇上让我想办法筹集银两。”
苏墨皱眉。“国库现在几乎见底,各地税收又收不上来,这可如何是好?”
“所以我准备发行国债。”杨昭拿出纸笔,开始画图解释。“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向民间借钱,承诺三年后连本带利一起还。”
“比如百姓借给朝廷一百两银子,三年后朝廷还给他一百二十两。”
苏墨越听越觉得新奇。“这个办法倒是不错,但百姓凭什么相信朝廷会还钱?”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信用了。”杨昭放下笔。“第一步,我们先从富商入手。他们有钱,也更容易理解这种金融工具。”
“第二步,找几个有声望的人做担保,比如各地的士绅大户。”
“第三步,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让百姓看到朝廷的诚意。”
苏墨连连点头。“侯爷考虑得周全。不过这件事涉及面太广,需要大量人手。”
“人手的事情好办。”杨昭站起身来。“立刻通知各地商会,说朝廷有重要事情要与他们商议。”
“另外,派人去请柳如烟。她在商界的影响力很大,有她支持,其他商人就不敢不配合。”
苏墨领命而去。
不到半个时辰,户部大堂就坐满了京城各大商会的代表。这些人平时高高在上,此刻却都小心翼翼地等待着杨昭的到来。
杨昭踏进大堂,所有人都站起来行礼。
“诸位免礼。”杨昭在主位坐下。“今日召集大家,是有一桩大买卖要与诸位商议。”
众商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权倾朝野的杨尚书又要搞什么新花样。
“想必诸位都听说了边境的战事。”杨昭开门见山。“朝廷急需军费,但国库紧张,所以本官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详细解释了国债的概念和运作方式,商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杨大人,您的意思是,我们借钱给朝廷,三年后不仅能拿回本金,还有两成的利息?”丝绸商会的会长问道。
“不错。”杨昭点头。“而且这是皇上亲自批准的,有朝廷信用做担保。”
商人们开始窃窃私语。两成的利息确实诱人,但借钱给朝廷这种事,他们从来没遇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