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修整后,就会马不停蹄的赶回赵国。
宋佩瑜顿时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归来的商队上。
带队的楚国襄王肉眼可见的瘦了很多,面容也比两年前看着苍老,精神却很不错,双目中的色彩与比他年轻许多的人几乎没有差别。
他带着赵国人去西域之前,宋佩瑜曾给他个小册子,说是在各种古籍上抄录下来的只在西域存在的东西。
宋佩瑜希望襄王能找到这些东西,并带回来。
襄王出发的时候,还笑宋佩瑜过于天真,竟然会相信所谓的‘古籍’。
他年轻时刚开始走西域商路,尤其是第一次走西域商路的时候,也如宋佩瑜这般天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相关古籍,以为只要他准备的足够充分,就能让西域之行更顺利些。
结果就是襄王险些被那些‘古籍’坑死。
吃过无数次亏后,襄王才明白,世面上流传的所谓古籍,大多都是从小就没去过其他地方,甚至连出生的县城都没离开过的人,自娱自乐写出来打发时间的东西。
等到手头没钱的时候,这些人便用这些随便写出来的东西从经过的游商那里换钱。
游商们大多都知道所谓‘古籍’的真面目,最多也就给这些人个笔墨钱,当成话本子买下来。经过一些特殊手段处理做旧后,再卖到别的地方,就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古籍’。
有格外好的故事,游商还会专门找人将‘古籍’上的内容抄写在能保存更久的羊皮纸上,好让‘古籍’能卖更高的价钱。
心思比较多的游商甚至会特别留意谁的‘古籍’比较畅销,专门花费比较高的价格与那个人达成共识,让那个人长期稳定的提供新‘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