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厅几乎有一个礼堂的大小,也许这里以前就是一个礼堂,因为这个建筑都是圆形的,里面安置的柜子也是以直径更小的圆形唯一界限依次放置的。

那些工作人员则坐在柜台后面,几乎有一大半的窗口都是用于兑换民信票,而另外一些窗口则是用于咨询民信局负责的基地事务。

兑换民信票的窗口面前,大多数都是一些灰头土脸的人,他们身后基本上都拖着一个小推车,应该是刚刚从外面回来的赏金猎人。

工作人员会先要求他们将推车上面的东西,放到一个类似于机场行李检查台一样的仪器上,先称出总体的重量,再根据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核对好数量和重量之后,工作人员会将这些数据兑换成相应的民信票发放给来对方的人。

而这些人则拿着民信票去另外的柜台交纳房租油费等迫在眉睫的款项。

竺轶和禄起选了一个人少的窗口,将东西放到了仪器上。

那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女性,原本正在低头数着手上的民信票,突然发现面前的显示屏上多了一些数字,连忙推了一下眼镜,抬起头来看一下他们。

看着两人剩下的五公斤米,以及其他算上去,大约有五公斤的杂粮,她快速的核对了重量,然后将民信票数出来交给竺轶和禄起。

“五公斤大米兑换二十张C类民信票,五公斤杂粮三张B类民信票。”

竺轶接过她手上的民信票,发现民信票的印制十分简单,和正常的钱币不同,民信票上没有面额大小,是按照ABCD进行分类的。

工作人员简单的向他们介绍了一下民信票之间的兑换:“D类民信票20张可以兑换一张C类, C类民信票20张可以兑换一张B类, B类民信票20张可以兑换一张A类。总之一张B类民信票,可以缴纳一个还不错的公寓一个月的租金。不过要是是嘉临区的,起码得花费两张A类民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