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拿着毛笔记录,那是不成的。
关嬷嬷看着那炭条字,简直觉得辣眼睛,炭条字倒不是说丑,而是错别字太多,几乎每个字都缺胳膊断腿。
叫沈原讲,记下这些流程,当然是怎么快怎么来,那繁体字毕竟不熟悉,还是原本的字熟悉啊,最多回头整理的时候用回繁体字好了。
沈家的很多规矩都是现炒现卖,以往在乡下哪有这么繁琐,现在好歹是外戚,不能一直简化下去,所以沈家现有的规章制度以及家规,那都是沈原根据关嬷嬷的提点慢慢整理出来的。
大妮的及笄礼沈家并未请多少人,毕竟在高门大户眼里,沈家其实不入流,担着一个外戚的名头罢了,想要入这些夫人太太的眼,得沈家确实有拿的出手的人物。
现下沈家有啥?沈大郎就别说了,小屁孩一个,两个姑娘虽然能在外交场合干掉何家姑娘和罗家姑娘,在夫人太太眼里也不算能为。
沈家没惊动人,大妮的及笄礼办的平平顺顺,太后自然有赏赐,突出的是一副华贵的五彩璎珞项圈,却没想到康泰长公主也有及笄礼送来,除了衣料等物,还有一顶黄金嵌宝花冠,工艺精致,美轮美奂。
关嬷嬷以为李氏会把这些收人库内,没想到李氏却让大妮自己收了,将来也是你的嫁妆,你自己收着。”
关嬷嬷见过李氏整理库房,几乎是整理一样就说这是要留给沈大郎的,两个女儿在一边比着偷笑,那时关嬷嬷认为李氏也不过是偏爱儿子的普通妇人。
这种妇人关嬷嬷也见过,恨不得从女儿身上刮油下来补贴儿子,李氏虽说心疼女儿,可这扒财的劲儿让关嬷嬷一度以为李氏疼爱女儿也不过嘴上说说,没料到宫中赏赐她竟然都交给大妮。
沈家人的言行举止一开始让关嬷嬷特别凌乱,几乎摸不准规律。
就拿沈大寿来说,正宗的国舅老爷,身上都有了爵位了,还是见天的跑庄子,对种地的兴趣比啥都大。
要说沈家,李氏只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子嗣上也是单薄的,可沈大寿并没有乍然暴富然后就开始嫌弃糟糠蓄美妾玩乐。
叫关嬷嬷说,这倒是比京城好些高门大户的子侄都来的品行高洁。
可品行高洁的国舅老爷回了家,那是大碗的喝水,然后拿袖子一抹嘴巴,盘着腿只等着开饭了。
关嬷嬷不愧是宫里的老嬷嬷,她才没蠢的像沈家刚来时遇着的管事,想着去掰主子的言行,沈家只要大节上不亏,基本上就不会有事,礼节小事,就当浮云吧,假如沈家以后有高运,那礼节什么的也是从小主子教起便宜。
大妮及笄了也和以前没什么两样,沈家本来就在帝都豪门接触的名单边缘,不接触不行,那是太后的母族,可接触的话,实在没什么共同语言。
而且沈大妮及笄了就代表要议亲,哪家高门要个腿上泥都没洗干净的儿媳妇啊,以后待人接物尽是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