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琢磨,越是练习,王肃愈发地觉着这一缕剑意和诛天奇玄剑之间肯定有种莫明的联系。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诛天奇玄剑与那缕剑意,就有种同胞双生子的感觉。
外人看来自然是毫无差异,外貌身形等等方面都看似一模一样。
但实际上,两人之内在定有差异,外在细枝末节处,亦有不同。
诛天奇玄剑和这一缕剑意同样如此,在诛天奇玄剑的前两式中,因为并不涉及这门剑法的核心要诀,所以两者共同,相得益彰。
但到了这第三式逢凶,情况却有所不同了。
诛天奇玄剑在这第三式,更加偏向于奇玄二字,要领便是诡奇高深、宣宣莫测,突出的便是一个快和险。
走的路子偏向阴柔,要的就是不计代价地杀伤,哪怕是以伤换伤亦无所辞。
因为,一般而言,并不是以伤换伤,而是以伤换命,求的就是一击必杀。
但这一缕剑意就不同了。
要王肃说啊,这一缕剑意,到了这第三式逢凶,路数就变了,诛天奇玄,它更加偏向于诛天。
走的路子更偏向于阳刚,有堂而皇之、一夫当关之势。
若是仅凭这一缕剑意使出剑招,自是豪气万千。
绣口吞吐卷曾云,一剑西来,诛天上仙佛三千。
虽说也有太极那一脉的武功,讲究这刚柔并济,阴阳调和。
诛天奇玄剑却并非这种中庸武功。
中庸并不是说太极一脉武功中等平庸,而是说其不偏不倚、兼具各家长短。
这样的武功当然是好武功,是一类。这诛天奇玄剑又是另一类了。
诛天奇玄剑要的就是极端,极端得快,极端得锐利。这种极端的剑法,注定了不可能兼有阴柔的剑法和阳刚的剑意。
这也是为什么上次王肃尝试着将两者融为一体时会失败了。
就算是当时他内力尚在,身体也处于巅峰,也依旧在最后一式逢凶上无法将之融会贯通。
那一缕剑意王肃接触时间尚短,还不算很熟悉,能记住已实属不易,如何能够娴熟运用?
他便想着,剑意不行,那我便从剑法入手,将最后一式逢凶的剑法稍做修改,一改阴柔。
但王肃在脑中演练了好几遍,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
他在武学一途上的才情是有的,但少的是一份阅历、经验。
除了自己师门所授的诛天奇玄剑以及其他武功,王肃任职绣衣郎时也曾练过不少其他各门各派甚至一些不入流的功夫。
不过这些都太多太杂了,王肃岁数都没有三十,练武时间就还要再短一些了。
这诛天奇玄剑能成为他师门开山武学传承至今仍是门派的镇派绝学,足以说明这门剑法的精妙。
这如何是他这个小小的收债人能改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