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页

“德叔,您来看看这东西。”

庄睿见到德叔陪着齐珠从里备走了出来,连忙把手上的那块砖头递了过去。

“是块古城砖,不假啊!等等,我再看看。”

德叔上手之后,最初的判断和赵寒轩差不多,不过在那城砖上摩挲了一下之后,脸色变了下,把古城砖放到桌上,拿出放大镜仔细的察看了起来,几乎把脸都贴了上去。

“这东西,倒像是老物件做新啊?”

德叔把这古城砖翻来覆去的看完之后,喃喃自语道:“没道理啊!看这研墨的地方,应该是做过砚台的,但是为何旁边都没经过任何俸琢,不可能单单做出一个墨面来吧?而且这包浆也不够,没多少年头的。”

“德叔,这砖砚是怎么回事啊?”

秦萱冰看的有些好奇,秦老爷子经常会在家里写些字,也用过砚台笔墨,不过她对这些东西的来历,却并不是很清楚。

“呵呵,砖砚就是以古砖为材料所刻制的砚台,古砖年代久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因为古砖质地精良,所以这研墨的效果,不亚于澄泥制作的名砚,并且古砖古色古香,更能增添几分文房高雅的文化气息。”

德叔笑着给店中的几人普及了下古砚台的知识,除了赵寒轩略懂之外,就连庄睿都是听的津津有味,他虽然跟随德叔学习过杂项鉴定,但是杂项的范围太广了,而砚台又属于小众收获的物品,是以庄睿也不知道砖砚的传承来历。

其实砖砚最早见于唐宋年间,盛行于清乾隆、嘉庆时期,大多为文人学者所刻,有的为了实用,有的为了玩赏,只要是清朝以前流传下来的砖砚,均是价值不菲,受到爱好书法文具收藏者们的追捧。

古砖上的文字与其他铜器铭文、石刻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学者辑录古砖奇文异品者颇多。

尤其是晚清,金石考据之风盛行,许多文人、考据学家另辟蹊径,对残断剥蚀的砖瓦文字情有独钟,重金搜购,极力讲求,故“秦砖汉瓦”遂著称于世。

“德叔,您说得没错,这玩意还真是老物件给做成新物件的,恐怕是在战乱的时候怕有遗失,估计做出来的。”

庄睿笑着接过了德叔手中的那砖头块子,指着墨面说道:“这墨面光滑整洁,应该是经常使用的,但是和旁边却有些不搭调,就像是翡翠一般,仅凭外皮,是很难发现里面的玉石的。”

庄睿拿着这块古城砖侃侃而谈,店里众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过去了,就连一些原本在挑选毛笔宣纸的客人,也停下手来,认真地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