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组维持六人。
沈文剑经过慎重评估,决定放弃中轨道卫星的开发,省下来的时间,先开发实用级的低轨道武器平台。
按半年一发的速度,万魔吞天前还能发四到五发。
四号已经确认携带近地情报卫星,后面有两发会搭载大号的武器平台,一发同步轨道维修卫星。最后不知道有没有的那一发,就留作机动。
如果有时间,就再来一波近地情报卫星,一切都以度过万魔吞天为最优先考量。
天文与卫星观测组分离,天文组留下两个人,卫星观测组改名卫星情报组,只有四人,但是稍后会从各山头凑个二十人的队伍,专职卫星情报的整理与调控。
计算机与软件组再次扩容,足有十八人,最后两年的时间,他们有一个大任务和一堆小任务。
首要任务是完成空天情报系统的控制中心设备整合,现在的状况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有很多机器是跟着卫星开发临时增加的,导致有不少功能重复的部分出现。
设备整合后,要能用最少的人数,完成整个体系的日常管理。
软件组还需要对便携卫星通讯系统做升级。
沈文剑对便携设备升级的要求,是必须能挂在身上,挂腰上、背着、戴脑袋上、绑在手臂上、直接手持都可以,总之不能放到芥子袋里。
只有做到这样的便携程度,情报中心才能主动联系前方人员,在某些情况提前给予必要的警示。
原料组仍然不动。
剩下的都划归到机动组,仍然负责日常维护,人力比较充沛,正好做点其他的。
原料组在3008年,就于实验室制作出超级导灵合金,一直卡在无法量产上。
超级导灵合金的灵能通量与极寒晶铁比,也只稍差一筹,当然该合金无法像极寒晶铁一样自我生长。如果让未接受过科研部调教的人来命名,或者会叫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