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此甲覆1650块精铁甲片,重42斤,到阵前还需添加甲片百枚不等。”对于驸马的反应王冠早有所料,还又加了点料。

合算这只是标准重量,上前线时为了加强防御还得再增加甲片数量,最少也得好几斤。洪涛大概算了算,比一袋面还重,加上兜鍪已经60多斤了。普通士兵的甲胄也差不了多少,无非就是少个头盔、铁胫甲换成了步绑腿而已。

“这哪儿是打仗啊,这是铁人三项赛!”平均负重30公斤,这还是什么武器装备都没拿的水平,如果再拿上就得奔着40公斤去了。

试想一下,一个人背着40公斤重量行军打仗,先不说敌人强悍不强悍吧,光是自身的消耗就够受的,一场仗打下来还不得掉20斤肉啊。

相比宋军的甲胄西夏军的稍微轻一点,主要是短,就到膝盖位置。这和他们经常骑马作战有关,拖着及踝的一堆铁片子上马下马不方便。其实他们的甲胄重一点到无所谓,反正不是骑马就是骑骆驼,多十斤少十斤根本不在乎。

至于说那种比较牛逼的瘊子甲沈括手里没货,王冠告诉洪涛,那玩意都是西夏大将才能穿的,就算普通甲胄西夏士兵也不是人人都有,很多就是一身皮甲上阵。倒是宋朝的禁军出战,从军官到士兵人人穿甲。

为什么会这样洪涛明白,想用步兵克制骑兵唯一的办法就是重装长矛列阵。重甲是为了防备骑射、长矛能最大化的限制骑兵冲锋,这也是被逼的。

第125章 虫潮

那能不能设计一种既轻便防护力又高的甲胄呢?比如说欧洲的全身甲,穿起来像个机器人似的,从头发梢到脚趾头都被铁皮包裹,不仅看上去吓人,防护能力也不弱,尤其是对劈砍简直就无敌了。

答案是不能,欧洲的全身铠甲有几个重大缺点,放到欧洲可能不显眼,但挪到古代中国就非常麻烦。

首先就是造价,就算洪涛能弄出冷锻钢板再冲压成型,这一身铠甲的造价也会很高,弄几十万副……想一想就头疼,宋朝再富也不可能玩得起。

欧洲人的全身铠甲是骑士的装备,换句话讲只有极少部分高级军官才穿的起,士兵们凑合弄顶铁皮帽子和锁甲就不错了,他们自己也无法大面积普及。

其次就是这种铠甲对穿刺攻击的防御力并不比山纹甲强多少,当时欧洲的战争规模相对较小,弓箭手的数量更少。

换到宋军和西夏军队,双方动不动就几万人上阵,成千上万的弓箭手、雨点一样的箭矢下来,这种铁皮一扎就是一个洞。想要防御弩箭攻击,里面就还得穿上一层链甲,重量又上去了。

最后还是成本问题,山纹甲之类的中国甲胄坏了很好修,换几个甲片缝缝补补就够了。欧洲全身甲修起来可就太费劲了,得动用钣金工连敲带铆,一场大战下来能把工匠们累死也修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