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做出来的玻璃略微还带着一些黄色,透明度一般,想要获得完全透明的玻璃,必须要再加入一种澄清剂,它的名字叫一氧化铅。
这是一种黄色结晶粉末,由金属铅溶解和空气氧化制成,再用纯碱提纯,经过干馏后获得。制备难度不是很高,原材料也很好找,但洪涛没有去做。
因为一氧化铅的毒害作用比砒霜还大,在没有安全过滤装置时,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都很容易让人铅中毒,太危险没必要。
但现在有需求,危险也就可以克服了。洪涛想了一个避免中毒的办法,就是让那些夏人俘虏去烧制一氧化铅。
难道夏人不会中毒吗?必然会,可是要想推动科学进步总得有人献身,洪涛很大方的把这份荣誉分给了俘虏。
不仅仅是这一份,以后还有很多份。化工业通俗点讲就是在制造各种毒药,一个比一个毒性大,有再多俘虏也不够消耗的。
通过这件事儿,洪涛觉得自己之前的做法有些傻。干嘛要把夏人溃兵都冻死、饿死在茫茫雪原上啊,他们应该有更高大上的死法。反正都是死,为什么不让死亡变得比较有意义呢。
在一氧化铅还没制造出来之前,玻璃的烧制也得进行。试验器皿并不需要那么透明,甚至模样难看点也没关系。顺便也帮高俅练练吹的本事,等他能吹得天花乱坠时,完全无色透明的玻璃也就差不多可以烧出来了。
第305章 钢板弩
但这个过程就不用儿童团和青年团全体继续跟进了,她们只需要知道玻璃是如何烧制出来的就可以,再精细的过程会由专门挑选出来几名化学天才负责,再加上一个高俅。
剩下的团员都要去当教官,学生就是二千厢役。他们里有一少半是经历过马尾城战役的,剩余一多半是近期从湟州各寨堡抽调过来的。
大冬天的也没有农活可干,留在寨堡里也是浪费粮食,洪涛打算给这些厢役来个冬季集训,看看自己改造厢役为战兵的计划能不能成功。
谁来训练这些厢役呢,只能由儿童团和青年团的孩子们接手。蒋二郎的特种部队也在扩充,而且开春前就要出征,时间紧任务急,抽不出太多时间兼顾厢役,顶多是隔几天带着这些军事化农夫来次长途拉练,顺便教他们一些作战的常规技巧。
大部分时间里厢役们都要被一群孩子统领,每天先学习两个时辰文化课,识字和简单的数学计算必须会。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进行队列训练,不光是为了站队整齐,而是在磨练他们的纪律性。
新军的首要素质不是身强体壮,而是守纪律听指挥。因为新军的作战方式和使用的武器都不同于以往,对士兵的需求自然也得跟着变。
说起新的武器,洪涛对工匠们很是满意。首先是王大头,别看他废了一只右手,反倒因祸得福,脑瓜子更灵光了。估计是供血更充足的原因,毕竟右胳膊的血液闲下来不少,很可能都涌进了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