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楼里最多能容纳二百人吃喝住二个月,因为炮楼下面的悬崖也被挖空了,从外面看是三层,其实内部是五层,下面两层装的都是武器和罐头。饮水就更方便了,悬崖下面就是古浪河。
原本的道路从这里被生生炸断,上面建造了一座钢木结构桥梁。但这座桥梁中间有个三丈多宽的缺口,除非长了翅膀,否则人、马、车辆谁也别想通过。
想通过也可以,需要炮楼上的守军同意,然后他们会从炮楼里摇动绞车牵动铁链,把缺口下面的两块木板拉上来,桥就通了。只要发现危险绞车一松,木板就会向两侧落下,桥又断了。
攻打这座桥太费劲了,光从一边拉木板没用,另一半在桥那边呢,要是从两边拉……既然人都能过去桥那边了还攻打个毛啊,拉起来不也就是想过去嘛。
就算能顶着守军的箭雨把木板拉起来,这座桥也不一定能通行。因为守军还有最后一招,叫破釜沉舟。
只要桥梁有守不住的趋势,负责看守这里的青年团军官就会下令烧桥。桥板都是木质的,浇上混合油之后几乎无法扑灭。桥板烧光了,仅剩下钢铁骨架肯定无法通行。
当然了,也可以到附近砍树,让随军木匠现场加工木板再把桥铺上。再烧就再铺,直到把守军的混合油都耗光为止。只要不怕多死人,从理论上讲没有任何一个天堑是攻不下来的。
洪涛之所以费了好几个月的力气把乌鞘岭改造得更加易守难攻,防备的并不是西夏军队会绕过凉州城直扑马尾城或者济桑城,主要防御的正是大宋军队。
假如有一天皇帝和大臣们真的瞧自己不顺眼,不光要撤了自己还要自己小命的话,乌鞘岭就是抵御大宋军队的绝佳屏障。
第401章 规则(一)
只要过不了乌鞘岭,他们就得从西夏的地盘上绕路来凉州,难度不是一般大。西夏朝廷就算再恨自己,也不会把几万十几万宋军放进京畿重地。万一他们不去凉州突然顺着黄河北上了,哭都没机会哭。
另外还有一条路,就是走青塘。绕道仁多泉城下高原,沿着董毡突袭凉州的线路从西南方向攻击凉州。
但只要溪罗撒在位,洪涛就有很大把握确定他不会协助宋军来攻打自己,因为自己能给他的大宋朝廷给不了。
就算无法明着对抗宋军,他也会暗中下绊子,不用多,只要能提前通知自己,那这些刚刚从高原下来的宋军就是砧板上的肉。来自甘州和凉州的新军会东西夹攻,更别想有什么粮道,饿也得饿死在这片山地里。
乌鞘岭就是洪涛给自己准备的最后一条退路,当情况发展到最坏时就只能舍弃妻女,然后带着新军和工匠们在甘凉路重新创业了,一边抵御西夏和大宋一边向西扩展。
估计这个局面也不是大宋想看到的,至少在西夏灭亡之前他们不愿意再多一个死敌,还是战斗力强大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