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灾除祸,这都是百姓们对神仙佛祖的期盼,没想到愣是被凡人给做到了。要说凉王通神,此时十个人里有八个都信。
而且在这个版本又多了一位女神,百姓们觉得长公主肯定也是星君下凡,和凉王公母俩一下来就是一对儿,免得留一个在天上孤苦。
现在连河堤也修好了,据路过的客商和槽丁们讲那才叫河堤呢,比扬州城墙还高大结实,和开封城墙比也不落下风。全由大石料整整齐齐垒砌而成,少说也得用几百年。
让人不由自主竖大拇指的不仅仅是河堤的质量,还有修堤民夫的待遇。三千多青壮从头到尾只死了一百多人,基本没人挨饿,时不时还能吃上两顿肉菜。
这不,凉王和长公主船上装满了肉和衣服,想必不是去祭祀河神的,所以想诋毁都找不到机会。
更有知晓内情的人私下里指出,修筑这段河堤朝廷基本上没怎么掏钱,只给了一些木料和几槽船陈米。
木料是凉王派人去北河路雇人砍伐再雇船拉回来的,剩余的钱粮都由凉王府垫付,至今也没见朝廷拨付偿还。
凉王初来时带着浓浓恶名,从当地官员豪绅到普通百姓没人乐意接近。可是一年多过去了,大家看到的不是杀人如麻、不讲礼法、为富不仁的权贵,而是一位深居简出的大善人。
他们两口子几乎把所有能干的善事儿都干光了,就剩下修路架桥没弄,但浅予斋门口的功德箱上明明写着要在长江上架桥,看意思是一点都不打算给别人留。
古代没有各种新闻媒体,政府对于舆论的控制力偏弱,也就无法利用媒体带节奏统一口径和思想。
扬州的大部分官员、士绅、百姓都觉得凉王不仅不是恶人还是大大的好人,假如大宋官员能有凉王的十分之一,直接就天下大治了。
“我的长公主殿下,此时还觉得治下子民们疾苦吗?他们是不是挺可爱的,也分得清谁好谁坏?”
和刚进入扬州城时的冷冷清清不同,此时漕河两岸已经站满了来看大善人的百姓,其中不乏当地豪商士绅。
往常要是碰上这么多人洪涛必须缩在船舱里装死,万一谁图谋不轨行刺咋办?这么近的距离一箭就挂了。
但这次洪涛没缩,带着长公主一起站在船头,接受两岸的欢呼和花瓣。要让长公主自豪一次,她跟着自己这些年没怎么享福,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回家了,结果还被变相贬出开封。
当然了,他还是在外衣下面偷偷穿了件链甲,只要不射在脖子和脑袋上,以王十八的医术应该能救过来。这就叫本性,鸡贼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