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页

本次亚洲论坛讨论的主要是合作问题,王忠磊和于东都大力呼吁合拍片,尤其是亚洲国家间的合作,参与嘉宾也提到了很多他们做合拍片时的经历,何沐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也了解了很多他之前并不清楚的东西,算是小有收获。

之所以不是大有收获,是因为他们这些人也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其中有成功的例子,但是失败的也不少,到底怎样做好合拍片,这个只有自己亲自去做过才说的清楚。

虽然王忠磊、于东看好合拍片,不过何沐认为合拍片只是手段,而且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不可以把这个当成拯救华语片的灵丹妙药。

沐本人更坚定独立的华语片制作手段,因为合拍就意味着混合,意味着需要博弈、争论、确定主导,这样拍出来的电影容易走味儿,就好像《非常完美》,仔细看还是能看得出一些韩国风的,这是都市爱情片还无伤大雅,如果是历史古装等片子中混进这种风格,那就容易误导观影的年轻人了。

总体来说,这类论坛还要应该多参加一些的,何沐不是单纯的演员,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制作人,电影公司老板,成功制作了小成本奇迹《夜店》,并有两部电影完成了制作即将接受市场考验,他应该把自己放在于东、王忠磊他们那个高度来思考问题。

在上影节的第四天,何沐和张雨绮带来了电影《玻璃心》的首款预告片和一组人物海报,主打神秘牌的该片也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接开了神秘面纱,只是揭开面纱后的样子有点让人不寒而栗,这预告片的风格怎么有点恐怖呢?

有人问到这个问题,何沐信誓旦旦的表示这部片子不是恐怖片,只是风格有点惊悚,也有人从预告片的风格内容给想到了何沐那部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短片《女诡》,再仔细查了一下,《女诡》导演和《玻璃心》的导演是同一个名字,这样一来关于《玻璃心》剧情的讨论马上多了起来,当然这都是几天后的事了,那时候何沐已经回京了。

何沐没有坚持到上影节闭幕式,19日上影节亚洲新人奖和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揭晓后他就离开了。其中亚洲新人奖水木森林并没有适合参与的影片,不过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夜店》是入围作品,而且最终拿下了最受媒体关注编剧奖(杨庆)、最受媒体关注男演员奖(徐铮)以及最受媒体关注新人奖—女演员(李沁儿)三个奖项。

虽然何沐没有得奖,不过他很开心,沁儿因为此片获得她短暂人生的第一次重要奖励,而徐铮杨庆也各有所得、各得其所,这就足够了。另外何沐看好的《走着瞧》超过了《夜店》,得到了四个奖项,成为该单元评选的最大赢家,其中文璋也获得了最受媒体关注新人奖—男演员,何沐已经不是新人了,不然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回京后第二天,第九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在东莞揭晓,虽然何沐凭借《一杆147》入围了最佳男主角,不过最后败给了《耳朵大有福》的范伟老师,而同样凭此片入围最佳男配角的王学祈老师最后输给了自己的另一个角色《梅兰芳》里的燕十三,依然要恭喜他。

《一杆147》并非一无所获,起码李辰歌拿下了一个最佳新演员奖,这小子后来给何沐打过电话说要考北影,何沐大哥哥自然表示支持,还说等他到了首都记得来找他这个大哥,虽然两人拍戏的时候几乎不会碰上,但宣传的时候结下了不错的友谊。

可能是预料到了自己得奖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何沐没有上赶着跑去东莞,而是陪着家里的一个女人两只狗度过了闲适的几天宅居生活,顺便看看他正在追看的漫画《子不语》有没有更新,直到徐静蕾打电话约他谈谈,这种闲适的生活才被打断。

徐静蕾完成了《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戒毒成功的张一白也被放出来了,只是看起来有点颓,话不是很多了。

虽然剧本创作周期有点短,不过老徐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邀请了《红苹果乐园》、《跳出去》的编剧王芸,还有她自己,另外她还邀请了13位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作为编剧,只为将剧本的职场范儿写的更加具有真实感,当然他们也就这点实用的地方,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和策略,这是水木在徐静蕾创作剧本之初就定下的基调,而老徐也欣然接受,她一直就做演员,后来也做导演,职场上的事没经历也没发言权,所以专业人士的加盟很有必要。

这次会面主要是让何沐收货,检验剧本,剧本没问题的话就要开始商议演员人选了,老徐希望能在下个月开机,她已经闲了很久,早就手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