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页

叶向天待他走后,亦自起身,下了浮屠,一路往张守正府上而去。庚金道人化为一道金光,钻入他袖中。叶向天到了张府门前,恰见沙通倚在角门处东张西望,一副闲散模样。他见凌冲跟着叶向天而去,懒得凑热闹,就在张府门前等候。

见叶向天一人归来,不见了凌冲,暗道一声晦气,也懒得说话。

叶向天望他一眼,说道:“我要留在京师几日,传授亦如道法,你就在张府之中,不准外出惹事,事了之后随我一起回太玄峰。”沙通内心一万个不愿意,奈何叶向天如今是法相境界的强者,自家拳头没人家大,也没人家硬,只能忍气吞声,委委屈屈的像个受气的小媳妇,随叶向天入府。

靖王大败,京师之役大胜,但就在同一日,惠帝昏厥数月之后,终于驾崩,却又给大明江山蒙上了一层阴影。好在靖王反叛这些时日,太子主持朝政,抵抗叛军,颇有人望,诸位臣工也自希望其早日登基,惠帝一死,却是正好。

皇帝驾崩之信传来,太子正在城头督阵,接信顾不上其他,连忙回宫,主持国丧。此时已是第二日正午时分,张守正等一干阁老亦自相陪,只遣徐玉、蓝风两员大将继续追袭靖王残部。

待得惠帝落葬,已是七日之后,这还是战时一切从简,不然少说也要在大内中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太子以储君之身主持大葬,等到尘埃落定,张守正奏上一本,言道国不可无君,就请太子即时登基,众大臣亦自上书苦劝,太子推辞不得,就在国葬次日,正式登基,改年号永昌,号为平帝,乃为平定祸乱之意。

是年即为永昌元年,平帝登基之后一来大赦天下,二来重重封赏京师之役中有功的文武大臣。最显眼者,乃是册封正一道士秦钧为显通真人,总领天下僧道尼冠之事,虽无国师的名号,却已有国师之实。一通大肆封赏之后,众臣工幸运者官升三级,差者也得调往肥差,上下揩油。文渊阁几个大学士亦有加封,唯独对张守正并无封荫,只赐了黄金千两,美婢十人。

第五百四十三章 炼化祁飞

张守正只得些许财帛美人,到也在朝野意料之中。这位两朝元老为人勤恳,刚正不阿,一手提拔了许多门生弟子,就算军方大将之中也有后生晚辈,可谓权倾朝野。此次惠帝昏厥,大部分朝政杂务皆有这位老人一肩承担,又能当机立断,招揽各方勤王之师,终于击退叛军。

首辅之职已是人臣之极,再往上只有异姓封王,但自古以来无论何朝何代,异姓王爷大多无有善终,就算太子有意,张守正也必会推辞不受,反不如直接赐下金银布帛。但张守正封无可封,膝下却还有儿孙家人,依着惯例,总要封荫子孙,至少张亦如一个骠骑将军是跑不掉的,但太子不知如何想法,居然连这点官职也吝于赐下。这道圣旨一出,朝野之中就有些议论,说是惠帝一死,太子登基,就要革新朝政,连带前朝元老也要遭殃,张守正便是首当其冲。

朝野之上议论纷纷,张守正却安之若素,依旧主持朝政,一面部署兵力,对靖王节节进逼,一面安抚民生。大明千年基业,民丰物阜,繁盛之极。但经历靖王之变,战火蔓延,壮丁稀缺,田地荒芜,加之灾民四散,各地饿殍处处,甚至有了人食人的惨剧。

张守正为首的内阁能臣们,颁布一系列措施,使民生得以休养生息,用的是黄老无为而治之旨。叶向天果然在张府中盘桓数日,传授张亦如上乘道法。张亦如亦已到了炼罡绝顶之境,下一步要着手凝练金丹。这些时日跟随祖父身旁,一面护卫,一面得其亲炙治国之道,对道心磨砺大有裨益。

他修炼的先天庚金剑诀,不求多加变化,只在剑气凌厉上下功夫。比之洞虚剑诀包罗万有,灵光千变的要旨更专注于剑意精纯之道。叶向天的根本道诀虽是正反五行混元灭道真法,但以法相大宗师级数眼光瞧来,指点弟子修行还是绰绰有余。且字字珠玑,不过只言片语便将张亦如如今修行境界、桎梏,点的通透。

张亦如得了乃师面授机宜,对自家修行之路了然于心,自是不慌不忙,依旧静心打磨剑气,静待机缘到来。这便是名门大派,有师徒传承的好处,修行到了哪一步境界,该当如何盘磨心境,如何打熬根基,有无数先贤经验,自然稳固之极。换做一般的散修,怕不早已迫不及待,尝试凝丹,结果要么功亏一篑,要么缺少最为关键的一闪灵光,就算结成金丹,也只得下般品相,白费了一番苦功,连带日后修行之途也自荆棘重重。

叶向天传授了大道精要,末了吩咐他道:“如今靖王之乱初定,你祖父暂且无事,你再在他身边半年即可。半载之后,即刻回山,我还有用你之处。”张亦如躬身受命。叶向天又与张守正密谈了几次,内容不得而知,只是张守正在审议朝政时越发勤恳,几乎到了事无巨细,躬身而为之境。张守正已是古稀之年,如此操劳之下,身体每况愈下,儿孙苦劝不听,也只能由他。十日之后,叶向天携了沙通,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