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不禁看了看那个明显是新人,很可能信仰伊斯兰教的记者,他显然忘记现在站的这个地方是北美,是美利坚合众国。
一部典型的美式主旋律电影,会考虑伊朗人的感受,会站在伊朗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吗?
别忘了,伊朗核问题一直存在,在美国人眼中,它与北韩一样,都属于邪恶国家的范畴。
其实,在好莱坞电影中,中东题材的影片早就形成了固有的机制,作品必须以美国主流社会的审美情趣、鉴赏品味作为唯一机制,必须符合全美语境中特有的‘中东主题’,符合联邦政府与媒体塑造的‘中东形象’,也要符合全美民众心目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好莱坞的人不是傻子,瑞恩更不是,哪怕是脑袋进水,他也不会投资几千万美元,去拍摄一部反映伊朗人站在正确立场的电影,不说这几千万的投资会打了水漂,这样的电影上映后肯定会引发舆论的哗然。
这样的话本身就很好笑,好莱坞毕竟是美国的好莱坞,它怎么会站在别的国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即便偶尔有这种情况,掩藏在背后的,仍旧是抹之不去的大美利坚主义。
至于《阿尔戈》上映后,伊朗国内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对他本人来说,重要吗?
即便是伊朗政府将他告到海牙国际法庭,瑞恩也不会在乎。
第645章 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电影
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于是伊朗成为了美国政府和媒体口中的邪恶国家和敌对国家,美国公众对这个国家向来没什么好的观感。
虽然其中存在众多抹黑的地方,但伊朗人竟然能做出囚禁一国使馆人员作为人质的行动,也给了美国媒体充分抹黑他们的理由。
这几年,伊朗核问题是美伊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和美国可能对伊朗采取战争行动的借口。
总之,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宣传中,伊朗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邪恶国家。
《阿尔戈》的视角乍一看上去好像很公允,实则瑞恩写出的剧本美国立场远比前世更加明确,完全是以美国中情局工作人员的视角俯瞰伊朗,通过多处侧面情节描绘那是一个疯狂、丧失理智、一片恐怖的国度。
如果深究电影内在的精神价值的话,瑞恩和乔治·克鲁尼都有意厚此薄彼,从而制造一种影迷观影上的错觉——伊朗全民恐怖,是一个恐怖主义国家,只有逃离德黑兰,才有得到平安的可能。
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式主旋律电影,甚至比《美国队长》还要主旋律,符合全美公众的观点和政治正确那是最为基本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