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页

“那你为什么还要制作这样一部影片呢?”

一个操着法式口音英语的记者问道,“你不认为这样的影片与角色比《饥饿游戏》和凯特尼斯要有意义吗?”

“这就是一部电影,一个故事,并不能代表其他。”

论起耍嘴皮子,娜塔莉未必就输给瑞恩,“它不仅描写了女主角的自恋,同时也呈现了她自我厌恶的一面,我认为这很有趣,以影像呈现出来的话,观众也会喜欢。”

不管欧洲的记者问什么,娜塔莉的话始终都不向所谓艺术和揭露人性黑暗面上靠拢,被瑞恩多年影响,又在充满了商业氛围的好莱坞中成长,电影之于她来说哪方面更多一些,不言而喻。

随后,又有记者问到了生活中的她,娜塔莉巧妙地借片中角色说道,“白天鹅总是取悦他人,黑天鹅则有点孤芳自赏,而我的性格更接近后者,首先要表达的是自己的喜好。”

进入后台,娜塔莉还没来得及反应,瑞恩就上前,用力拥抱了她一下。

“影片非常出色,娜特。”瑞恩放开她后,低声说道,“你给了我足够的信心。”

这一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最美好的记忆,注定要属于娜塔丽,镁光灯下,她是令人惊艳的“红裙女”;开幕片中,她又成了神秘的“黑天鹅”。

“每一个电影展都会因为一部好的开幕影片而获益良多,但像《黑天鹅》这般受到瞩目的开幕影片却不常见。”

这是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泰勒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这是今年最好的影片,娜塔莉·波特曼的执导和表演一样出色。”

携片参加竞赛单元的李安,同样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出色的光影色彩运用下,是娜塔莉·波特曼导演游刃有余的拍摄电影的技巧,影片的后三分之一的那种令人惊悚和震惊的心理戏,对于一个女性导演来说难度极大,她却优美地将暴力元素铺排在整部电影里,并用漂亮的芭蕾作为外壳,充满激情的告诉观众光荣与黑暗的荒谬。”

那些前期准备工作不是白做的,就连欧洲很多主流媒体,都对电影赞不绝口。

“娜塔莉将《黑天鹅》的格局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注重细节的表现,这是一部比较完美的小巧精致的作品,艺术气息充满整部影片。”

“在精神分裂和角色关系的种种悬念设计上,波特曼导演采用了一种‘快速解谜’的方法,那就是制造悬念和惊悚之后,迅速揭示谜底向观众挑明,不让观众产生虚实不分、晦涩难懂的感受。”